期刊文献+

“新民”与“死生观”的纠缠--梁启超从“宗教”到本土文化的关注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尚武"风潮盛行,梁启超感到必须面对"死生"问题。在探讨支撑"死生"问题的理论根据时,梁启超认为其他国家的宗教各自有死后的世界,尤其是佛教追究到终极,而中国古代思想在这方面鲜有系统论述,这是一大缺憾。梁启超试图从佛教和墨学的理论中来探寻死生观的精神依据。但在讨论轮回的时候,梁启超不谈"无我",而着重于"有我",即他重视"有我"在世间的功用。梁启超得到心理学的后盾之后才谈论"无我",还提到墨子的明鬼论,同时要援用"魂学"来补足墨子的死生观。在梁启超那里,"精神"的含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原来将"不死"作为"精神"的表现,但后来逐渐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而赋予其价值。与此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不能用西方宗教观念涵盖中国民间文化,将中国民间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给予肯定。
作者 吉田薰
机构地区 日本女子大学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7,共12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8

  • 1《子墨子学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三十七》,中华书局版,第1页.
  • 2任公.《唯心》,《饮冰室自由书》,《清议报》第36册,1900年3月.
  • 3《论万国平和会议》,《清议报》,第24册,1899年8月.
  • 4观云.《佛教之无我轮迥说》(一)[J].新民丛报,1905,3.
  • 5中国之新民.《子墨子学说》[J].新民丛报,1904,57.
  • 6观云.《日俄战争之感》[J].《新民丛报》,1904,46.
  • 7梁启超.《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J].新民丛报,1902,23.
  • 8观云.《养心用心论》[J].新民丛报,1905,3.
  • 9中国之新民.《余之死生观》[J].新民丛报,1905,3.
  • 10《佛教心理学浅测》,《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六十八》.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54

同被引文献67

  • 1陈友良.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2):45-51. 被引量:7
  • 2鲁迅.《破恶声论》[A]..《鲁迅全集》(8)[C].,.32—34页.
  • 3梁启超.《余之死生观》.《梁启超全集》第2册.第1373页.
  • 4胡适.《不朽:我的宗教》.《胡适文集》第2卷.第529-530页.
  • 5杨度.《中国之武士道·杨叙》,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上海:广智书局,1904年版.
  • 6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4,369-370页.
  • 722.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221页.
  • 8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见《坟》,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版.
  • 9《致增田涉》,《(故事新编)研究资料》,第56页.
  • 10巴斯蒂.《梁启超与宗教问题》..中译本《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