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上世纪20至40年代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新诗的探索途径逐渐从视觉转向听觉,从"看诗"演变为"听诗",这一革命性事件对新诗语言和新诗的整体面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诗朗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的朗诵活动集中在文人"书斋"中,朗诵只作为一种试验新诗语言的工具,为新诗的格律化提供了实践和可借鉴的经验。30年代的"读诗会"承前启后,朗诵活动的规模日渐扩大,目的在于探索新诗语言的可诵性。40年代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朗诵诗运动",在"为朗诵而作诗"的需求下新诗的语言趋于口语化,朗诵诗占据了诗坛的主流。因此新诗朗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来观照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之间的复杂而丰富的关系。
作者 于晓磊
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4-117,共4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朱乔森.朱自清全集: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338.
  • 2沈从文.谈朗诵诗[M]//沈从文全集:第17卷.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 3蹇先艾.《晨报诗刊》的始末[M]//《新文学史料:第3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 4朱自清.论朗诵诗[M] ∥朱自清全集(3).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 5穆木天.诗歌朗诵与诗歌大众化.时调半月刊,1983,(3).
  • 6锡金.朗诵的诗和诗的朗诵[J].战地,1938,(1).
  • 7李广田.诗与朗诵[J].《新生报》副刊《语言与文学》,1948(78).
  • 8朱自清.朗诵与诗[M]//朱自清全集:第2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 9穆木天.诗歌朗读和高兰先生的两首尝试[J].大公报,1937.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