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复仇观念的文化根源片论——兼及鲁迅对传统复仇观的继承和改造 被引量:1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Lu Xun's Vengeance——Also about Lu Xun's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to Traditional Vengea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鲁迅倡导超越于个体仇怨与小群体的复仇,但不排斥复仇的个体性与情绪性。他坚持弱者复仇基调,所关注的国恨家仇大多具有弱者复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他充分肯定复仇的否定性力量和非正统性质,而不顾及法律禁令。他对于自己有复仇偏好毫不掩饰,对复仇意念每多自矜自诩,砥砺与宣泄报复之渴望。鲁迅极为痛恨那些恩将仇报者,尤其是伪装朋友出现的小人偷袭。如果失却了多维多重富有个性色彩的复仇言论和情绪,鲁迅对于恶势力与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鞭挞,也就不会那么有力。 Lu Xun's vengeance focuses on that of individuals and small groups;however,he does not go against the individuality and emotionality in the vengeance behavior.He advocates the vengeance by the weak and its illegitimacy.He does not cover his desire of vengeance,but hates those who pretend to be friends and return evil for good.Lu Xun is strong in his criticism on the evil and the national deep-rooted bad habits by means of his strong advocacy of vengeance.
作者 王立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1-36,共6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侠义文学传统与民族精神研究"(L05CYY016)
关键词 鲁迅 复仇观念 传统 母题 主题学 Lu Xun vengeance tradition motif themat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王立,等.中国古代侠义复仇史料萃编[M].济南:齐鲁书社,2009:1-610.
  • 2王立.林纾的复仇观及其跨时代意义.学术交流,1999,(3).
  • 3卢叔度.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96-197.
  • 4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5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6鲁迅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2.
  • 7王立.法与魏晋南北朝复仇文学[J].社会科学研究,1991(3):98-103. 被引量:6
  • 8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9鲁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0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325.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23

同被引文献8

  • 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3[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 4[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5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37.
  • 6[美]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 7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8[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