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发达国家进入后现代,全球化、信息化形成了新型的社会范式,为青年的成长带来新的环境。青年以自我社会化替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由于新的社会风险,延长了青年期;民主的发展使青年以新个体主义的角色参与政治。这些新情况有的就表现为"寂静的青春"。而兴起的青年亚文化与后现代思潮的互动,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的目的改造自然,以人的内在尺度促进社会变迁,为追求理想的未来不断创新,形成为"青年的欠缺美学"。
作者 谢昌逵
出处 《青年探索》 2011年第3期54-59,共6页 Youth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陈衡哲.西洋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6.
  • 2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10周年回顾展[G].2010,8:15-18.
  • 3程巍.中产阶段的孩子们[M].上海:三联书店,2006:23.
  • 4甘阳."民间社会"概念批判//张静.国家与社会[G].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0.
  • 5[美] 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说[M].张华青,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6.
  • 6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1):168-209. 被引量:193
  • 7[法] 让-查尔斯-垃葛雷.青年与全球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8[英]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9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失:人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7.
  • 10王晴佳.后现代与历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70-7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
  • 2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87.33.
  • 3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4J. Habermas.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M].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1981.
  • 5Lyotard, What is Postmodernism? [ A ]. in Postmodernism: An International Anthology[ M]. 1991.
  • 6Lyotard,The Inhuman[ M].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 7Hegel Werke 13[ M]. Suhrkamp Taschenbuch Verlag,1986.
  • 8H. H. C, erth and C. W. Mills,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M]. New York , 1946.
  • 9Wolfgang Welsch, Undoing Aesthetics, London, 1997.
  • 10赵鼎新.解释传统还是解读传统?——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出路何在[J].社会观察,2004(6):32-33.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7

  •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2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7
  • 3[意]贝内德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
  • 4[日]阿部谨也.何谓教养[M].东京:讲谈社,2002:35.
  • 5[日]新渡户稻造.修养[M].东京:橘出版社,2012:40.
  • 6[日]后藤末雄.中国思想西渐法兰西[M].东京:平凡社,1974:102.
  • 7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七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82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