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中医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把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不同阶段、多途径、多层次进行研究,做到防治并重。
作者
乔平
何贵翔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3期139-141,共3页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治疗
综述
分类号
R271.1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30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22
1
姚石安.补肾化癖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什么.中医杂志,1994,35(4):245-245.
2
叶燕萍.
106例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00,31(5):18-19.
被引量:29
3
钱丽旗.
姜坤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江苏中医,1997,18(8):5-6.
被引量:39
4
陆启滨.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
.中医药学刊,2001,19(2):139-140.
被引量:73
5
薛静燕.
健脾升清饮治疗绝经前后诸证62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3):186-187.
被引量:8
6
魏升,陈学堂,李兰周,李富旺.
更年期综合征从脾论治[J]
.新中医,1991,23(2):8-9.
被引量:19
7
夏融.
更年期综合征侧重治心的理论与实践[J]
.江苏中医,1996,17(2):41-43.
被引量:18
8
张庆福.
从“痰”论治更年期综合征及辨证调护[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3):36-37.
被引量:3
9
张桂珍.
补肾六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1):6-8.
被引量:17
10
罗新梅.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63例[J].新中医,1998,30(1):43-4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48-2 349.
3
张文康,佘靖.更年期综合征[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4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14.
5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1):34-38.
被引量:42
6
王文微,许建中.
“抑更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2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30-30.
被引量:1
7
魏升,陈学堂,李兰周,李富旺.
更年期综合征从脾论治[J]
.新中医,1991,23(2):8-9.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30
1
鲍粉红.
基于《内经》中医整体医学模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150-152.
被引量:2
2
王玉霞.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5):224-225.
被引量:2
3
李灿东,高碧珍,高昂,杨丽蓉.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1-3.
被引量:17
4
范淑珍,李兴洪,程道兰,曾凡芝,谢守鹏,潘云英,张秀荣.
补肾育阴汤等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
.中国康复,2006,21(4):274-274.
被引量:1
5
于琦,陈霞.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47-48.
被引量:15
6
王海英.
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5-16.
被引量:1
7
董友金.
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7):25-25.
被引量:8
8
薛静燕,洪庆祥,赵立宇.
益脾宁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2004,24(8):28-29.
被引量:9
9
连晓媛,丁岩,陈奇,张均田.
重复制动应激对雌性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6):373-376.
被引量:20
10
辛文霞,李克勤.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研究及治疗近况[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57-6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6
1
苏月娴,王新磊,潘瑞东,司马倩,梁超.
浅谈从脾胃虚损论治汗证[J]
.四川中医,2013,31(8):21-23.
被引量:15
2
张舒亚.
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7,39(5):34-35.
被引量:7
3
金芬园.
心理护理配合坤泰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2例[J]
.中国药业,2007,16(11):55-55.
被引量:6
4
张霖.
赵晓琴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51-752.
被引量:5
5
秦正玉,胡玲,夏晓红,李梦,吴子建.
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针刺研究,2007,32(4):255-259.
被引量:29
6
李敏.王秀霞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总结[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7
张蕾,曲秀芬.内障丸治疗免疫性卵巢早衰的临床分析[J].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08,哈尔滨.
8
Liu Denshong(刘登红).针灸结合心理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Aeupunct.Tuina.Sci,2011,9(5):283-286.
9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脾胃论·注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44-259.
10
梁文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徐志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0-165.
引证文献
10
1
周微,曲秀芬,隋晓东,高扬.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
.四川中医,2012,30(12):143-146.
被引量:4
2
李柳叶,刘韩敏,王国华.
初探“调中枢”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中医药学报,2013,41(1):92-93.
被引量:4
3
张素,张天嵩,李秀娟,张伟伟,潘宝峰,杨克敏.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药复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2):20-23.
被引量:10
4
李瑞珠.
探究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J]
.中医药学报,2014,42(3):146-148.
被引量:24
5
张帆.
坤泰胶囊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0(4):45-45.
6
焦志勤,肖飞.
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4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5,43(4):83-85.
被引量:13
7
张珊珊,陈赟,卢苏.
绝经相关症状“潮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16,44(3):123-126.
被引量:5
8
刘晓芳,毛春花,杨丽娟,刘军.
绝经早期妇女低剂量激素治疗对体表脂肪、绝经指数和骨质疏松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0):1140-1143.
被引量:2
9
龚武斌.
泻心滋肾汤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4):544-546.
被引量:3
10
丁坤琼,毛世华,谈宗国.
坤泰胶囊与雌激素替代疗法联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63-1165.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廖丽娟.
坤泰胶囊联合谷维素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潮热的临床价值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4):31-31.
2
钟德琴,詹萍.
知柏地黄丸结合坤泰胶囊应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7):238-239.
3
高华.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5):115-116.
4
文明.
Word2000应用10点心得体会[J]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2000(90):99-101.
5
闫超,艾菊青.
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型研究概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0):1268-1270.
被引量:2
6
饶安平.
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60-61.
被引量:4
7
李亚.
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0):38-40.
被引量:4
8
武文忠.
甘麦大枣汤联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70-71.
被引量:9
9
戚莉,易韬,王晓柠,刘平,刘成海.
基于文献的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用药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2):34-37.
被引量:9
10
余虹,胡海,万青.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中医证型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649-1650.
被引量:1
1
秦建国.
胸痹心痛病机新论[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15-816.
被引量:10
2
潘文,穆新英.
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3,16(8):28-30.
被引量:1
3
夏金华.
内外治法并重治疗白病87例[J]
.河南医药信息,1997,5(9):51-52.
4
阎斌,卢秉久,郑佳莲,徐锦平.
黄疸病患者的辨证施护[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7):1455-1456.
5
张晓琳,罗拟睿,田茸,赵莺.
论面瘫与正气亏虚[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9):43-44.
被引量:2
6
仝小林,李洪皎.
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6-7.
被引量:13
7
孙敏东.
浅谈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62-62.
被引量:3
8
刘新年,王玉华,张明昕,张如伦,冯智华.
四降汤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2):13-14.
9
万安霞,俞昌琪.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45-48.
被引量:3
10
王玉明.
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69例[J]
.四川中医,2003,21(3):78-78.
被引量:7
中医药信息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