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时代的青春呓语——“80后”写作作为一种文学现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们通常把"80后"写作称为"青春写作"。关于青春和青春的感怀是这批写作者不约而同的主题。对于他们来说,青春是一种深切的成长体验,也是想像飞驰的舞台。而在"80后"写作者的爱情故事里,常常不约而同地出现某种"风格"的类似——平淡无奇的躯体修辞与性描写。这样的"风格"并不仅仅是"身体写作"之后的审美疲劳,而是"80后"写作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对抗正统秩序的符码。
作者
刘桂菇
机构地区
福建社会科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共3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网络时代
“80后”写作
青春文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春树.《北京娃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2
柳聂聂等主编.《青春中的落落野花》,陕西师大出版社,第25页.
3
迪克·赫伯迪格著,陆道夫等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5页.
4
路文彬.
“80后”:写作因何成为时尚[J]
.中关村,2005(1):107-108.
被引量:5
5
曹文轩.
我看“80后”少年写作——“80后”诞生于幸福时代[J]
.中国图书评论,2005(1):19-1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2
1
丁宁.
以文学自身的名义——论徐璐的“80后”青春文学写作[J]
.郑州师范教育,2023,12(1):63-66.
2
江冰.
论80后文学的“偶像化”写作[J]
.文艺评论,2005(2):13-17.
被引量:15
3
焦守红.
“80后”的三种意味[J]
.中国青年研究,2006(2):75-78.
4
任南南.
在文字盛宴的背后——关于80后写作的思考[J]
.文艺评论,2006(4):42-45.
被引量:1
5
张敬文.
80后——我把青春献给你——论80后文学独特的文本特征与文化现象[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6):127-128.
6
喻琴.
论“80后”写作的审美取向及生成因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87-91.
7
梁建先.
论“80后”文学中的青春意识[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9):181-183.
8
帅泽兵.
论“80后”文学的当代资源与精神传统[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58-61.
被引量:3
9
刘强.
从叛逆忧伤到阳光健康——论青春文学物语的情绪基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5):17-18.
被引量:1
10
喻琴.
自我的迷失与膨胀——韩寒笔下的“上海印象”[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2):89-92.
同被引文献
5
1
徐岱,李娟.
自我之舞——20世纪青春叙事的一种解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3):64-71.
被引量:7
2
陈晓明.
文学如何反映当下现实?[J]
.文艺研究,2012(12):26-34.
被引量:8
3
王丽.
微博故事大王张嘉佳[J]
.职业,2014(19):43-45.
被引量:3
4
玄铮,王玉香.
回望与共鸣:“张嘉佳现象”的心理学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5(9):16-21.
被引量:2
5
陈云.
从“顾漫三部曲”谈当前言情剧中“反派”角色的“去恶化”现象[J]
.当代电视,2017(8):32-3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孙晴.
从“残酷青春”到“微笑青春”——网络时代青春叙事的转变[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7):131-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孙桂荣,李沐杉.
从"80后"到"90后":以青春文学激发青少年创意写作的思考[J]
.文艺评论,2024(1):36-43.
1
王玉冰.
“80后”文学的成长叙事[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6):118-119.
2
伍丹,彭明月.
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创作主题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14(6):97-100.
被引量:3
3
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笔记[J]
.当代作家评论,1999(6):127-127.
4
金文野.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73-77.
被引量:1
5
文辉强,陈梨梨,罗海强.
浅谈《青春之歌》的躯体修辞[J]
.湘潮(理论版),2007(12):56-57.
被引量:1
6
张静波.
乔治·奥威尔的永恒影响力[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3):159-161.
被引量:2
7
舒颖.
年少者的成长世界——试论《在细雨中呼喊》的少年成长体验[J]
.青春岁月,2013,0(9):23-23.
8
冯爱琳.
聆听成长足音——读池莉近作《乌鸦之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S1):50-52.
9
赵雪源.
摩登天空下的妖娆——30年代刘呐鸥、穆时英小说“躯体修辞”的文化阐释[J]
.时代文学,2008(19):67-69.
被引量:3
10
李伟,李润润.
成长小说观照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12):99-10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