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麻黄在古典医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麻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其味麻,其色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多在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凉干或凉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其性辛苦、温.入肺、膀胱经.具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之症.
作者 何玖斌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5期165-165,共1页
关键词 麻黄 古典医籍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