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亲属间包庇行为的非犯罪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亲属间包庇行为是犯罪行为。如此规定,摈弃了伦理亲情,不但导致法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运行中国法与人情尴尬冲突,而且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基于此,亲属间包庇行为非犯罪化是合乎人性的立法选择,同时是可能既可行的立法选择。
作者
郭静
机构地区
商丘师范学院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6-47,50,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包庇罪
亲亲相隐
人性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马艾松.浅谈窝藏罪包庇罪.西南政法大学学院报,2004,:66-71.
2
崔发展.
容隐现象的发生与容隐制的建构[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2):168-172.
被引量:2
3
刘斌.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J]
.社会科学论坛,2008(9):37-46.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孔颖达.《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1422页.
2
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3
《柏拉图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
刁荣华.《论期待之可能性》,载《中华法学论集》,台北:汉林出版社1976年版.
5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6
李隆基.《孝经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共引文献
13
1
杨海文.
中哲史研究的“格言下乡”与“故事上山”[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0-13.
2
陈松.
也论亲属容隐的当代意义[J]
.求索,2009(9):133-135.
被引量:2
3
雍自元,廉彪.
亲亲相隐回归刑事法律的思考[J]
.法学杂志,2013,34(10):69-76.
被引量:11
4
曹龙虎.
走向权力祭台:帝制中国的告密政治与文化传统[J]
.天府新论,2014(1):149-155.
被引量:2
5
李拥军.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的博弈:亲属豁免权的中国面相[J]
.中国法学,2014(6):89-108.
被引量:37
6
俞荣根.
私权抗御公权——“亲亲相隐”新论[J]
.孔子研究,2015,0(1):89-102.
被引量:13
7
李娟.
“大义灭亲”条款的历史考察与当代诠释——以司法解释为切入点[J]
.江西社会科学,2015,35(3):193-198.
被引量:1
8
张新.
孝:本源情感与终极关切[J]
.阴山学刊,2015,28(3):69-73.
9
张正江.
德育活动中如何对待“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J]
.教师教育学报,2016,3(4):45-52.
被引量:1
10
景风华.
亲情与公义的共赢——中国传统家族法视野下的隐亲、告亲与救亲[J]
.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9(4):102-109.
同被引文献
16
1
范忠信.
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87-104.
被引量:193
2
唐磊,汪启和.
容隐权:从和睦家庭到和谐社会[J]
.社会科学战线,2006(6):201-206.
被引量:5
3
[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3.
4
[美]艾伦,库恩斯,斯威夫特.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M].张保生,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日]松冈义正.民事证据论[M].张知本,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英]鲁珀特克罗斯,菲利普A琼斯著,理查德.卡德修订.英国刑法导论[M].赵秉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7
[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65.
8
[德]罗科信.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21.
9
[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42-246.
10
[德]施特拉腾韦特,库伦.刑法总论1--犯罪论[M].杨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1
1
康怀宇.
两种刑事容隐制度的辨与思——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双重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4):91-9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凯.
人格刑法学理论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借鉴研究[J]
.广东经济,2017,0(1X):250-250.
2
谢登科.
困境与突破:我国亲属拒证权制度反思[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3(4):107-114.
被引量:14
3
刘涛,王珉.
浅论我国律师执业中对案件的选择、准备及庭审三个问题——以法社会学为视角[J]
.法制博览,2017(6).
1
骆群,时红.
论窝藏、包庇罪的对象[J]
.行政与法,2009(9):90-92.
被引量:2
2
陈玉范.
论包庇罪[J]
.社会科学战线,2003(1):260-262.
3
孙科浓.
亲亲相隐,法律该拿你怎么办[J]
.检察风云,2015,0(1):70-71.
4
邓文星.
浅谈伪证罪与包庇罪的竞合及立法探讨[J]
.中国司法,2003(10):41-42.
被引量:1
5
王霖.
共犯间窝藏、包庇行为之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1):33-36.
6
刘会霞.
包庇行为与相关罪名之思考[J]
.决策探索,2004(8):65-65.
7
李伟.
中国传统“亲亲相隐”制度重构的必要性分析及立法建议[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30-34.
被引量:3
8
茹士春.
两款注意规定适用中的罪刑关系悖论及消解[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2):19-22.
被引量:1
9
郭静.
论包庇罪的立法完善[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73-74.
被引量:1
10
李道重.
关于包庇罪的一个问题[J]
.法学杂志,1986,7(1):43-43.
被引量: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