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营养调控对奶牛热应激的预防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奶牛的热应激是指奶牛对不利于其生理的高温环境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奶牛是耐寒畏热的家畜,正常体温38.5℃,奶牛最适合温度范围为10-16℃。在此范围内,奶牛可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产热和散热平衡)机制,维持体温恒定,不表现出异常反应,奶牛的产奶性能、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状态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作者
李景荣
汤俊一
机构地区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7期14-15,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关键词
热应激
奶牛
营养调控
预防
正常体温
应答反应
非特异性
高温环境
分类号
S858.2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6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郭辉,杨膺白,李丽莉.
奶牛热应激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29(2):101-104.
被引量:14
2
张浩伟,张彩英,尚宏华,刘烈发.
奶牛热应激及防治措施[J]
.湖北畜牧兽医,2007,28(8):19-20.
被引量:1
3
刘瑞民.
防治奶牛热应激的几种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8):58-59.
被引量:1
4
罗占民,尹福泉.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2):4-7.
被引量:7
5
屈军梅,李文平.
奶牛热应激及防制对策研究[J]
.中国奶牛,2005(3):16-19.
被引量:16
6
张庆茹,倪耀娣,王春光.
奶牛热应激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27-29.
被引量:6
7
刘艳琴,高洁,高玉红,江富华,李建国.
炎热夏季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对热应激影响的研究[J]
.草食家畜,1999(4):37-39.
被引量:47
8
吴德峰,胡美华,林梅,李金明,黄建晖.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J]
.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66-70.
被引量:51
9
李新建,高腾云,常智留,席进华.
烟酸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411-415.
被引量:34
10
高腾云,王艳玲,韩正康,戴春旭,李军伟.
利用F89和瘤胃素减缓奶牛热应激与提高产奶性能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4):353-356.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张树德.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对策[J]
.河南畜牧兽医,2004,25(7):22-22.
被引量:5
2
姚贺文,侯玉波.
奶牛防暑降温的几项措施[J]
.中国奶牛,1992,0(3):29-29.
被引量:4
3
谭永龙,纪军,张云.
益康“XP”缓解奶牛热应激应用效果观察[J]
.湖北畜牧兽医,2004,25(4):51-52.
被引量:4
4
张华伟,黄锋,陆庆,刘盛超.
抗热应激剂对高产奶牛体温和呼吸的影响(初报)[J]
.广东奶业,2004(2):16-18.
被引量:2
5
李秋凤,李建国,韩永利.
日粮阴阳离子平衡对高温环境中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2004,35(5):498-504.
被引量:17
6
屈军梅,李文平.
奶牛热应激及其防治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25(5):51-53.
被引量:17
7
敖日格乐,王纯洁,赛音巴雅尔,金晓.
奶牛泌乳前期饲喂缓冲剂对消化率的影响[J]
.中国奶牛,1994(1):17-19.
被引量:9
8
魏学良,张家骅,王豪举,晏梅,孙凤清,杨铭惠,尹思明.
高温环境对奶牛生理活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3-15.
被引量:75
9
李如治.
奶牛热应激研究现状[J]
.中国奶牛,1995(4):38-40.
被引量:52
10
[日]吉田富.畜牧试验设计[M].农业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160
1
张响英,唐现文.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07,6(2):49-52.
被引量:2
2
刘彦,洪亚辉,肖兵南,燕海峰,胡雄贵,罗柏荣.
荷斯坦牛抗热应激分子标记S463的检测[J]
.中国奶牛,2009(3):9-11.
被引量:2
3
吕亚军,王永军,田秀娥,陈艳瑞,白成斌,牛文智.
中草药添加剂对滩羊泌乳性能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77-82.
被引量:12
4
陈虹,魏恒杰,乔顺风,侯伟革.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10,42(3):39-40.
被引量:10
5
李胜利,黄文明,张书义,曹志军,冯仰廉,周鑫宇,杨敦启.
中国60年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及饲养工艺的改进[J]
.中国奶牛,2009(S1):30-42.
被引量:9
6
阎小艳,李新浩,阎晓晖.
奶牛热应激[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9):42-44.
被引量:20
7
何英俊.
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的危害与调控[J]
.中国畜牧杂志,2005,41(3):48-50.
被引量:4
8
程建波,王洪荣,范彩云.
脂肪酸钙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26(3):14-16.
9
孙齐英,童伟文,韩艳云.
脲酶抑制剂减缓武汉地区夏季泌乳牛热应激效果试验[J]
.湖北畜牧兽医,2005,26(3):23-26.
被引量:2
10
胡美华,苏太中.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5,10(5):23-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廖陶雪.
夏季奶牛热应激及其应对措施[J]
.广东奶业,2004(1):11-13.
被引量:1
2
张继红,张佩华,贺建华.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J]
.中国奶牛,2006(11):14-17.
被引量:9
3
程广龙,江喜春,朱德建,陈胜,赵辉玲.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72-2773.
被引量:24
4
赵正阳,赵锋.
夏季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及防治[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2):90-90.
被引量:4
5
韩学霞.
浅谈规模化奶牛场热应激和预防技术措施[J]
.养殖与饲料,2008,7(5):55-56.
被引量:1
6
杨亚丽,叶丙奎,刘洪瑜.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危害及防治[J]
.中国牛业科学,2010,36(2):63-66.
被引量:4
7
盛春生,宋维龙,叶福明,倪国平.
南方地区夏季奶牛热应激的预防措施[J]
.畜禽业,2011,22(6):19-20.
被引量:1
8
赵宗胜,米拉古丽,江华,何高明.
冷、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J]
.中国奶牛,2011(22):18-22.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
1
王丽华,邵广,徐春玲.
奶牛热应激的预防措施[J]
.饲料博览,2017,27(8):35-38.
1
刘国彬.
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2008(8):64-64.
2
张德林,魏应超.
鸡热应激的防治措施[J]
.河南畜牧兽医,2006,27(6):20-21.
被引量:1
3
张磊,马滨宽.
鸡热应激的防治[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7):48-48.
4
张忠梅.
夏季家禽热应激的综合防控措施[J]
.山东畜牧兽医,2015,36(9):29-30.
被引量:4
5
单冬丽.
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营养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9):38-42.
6
刘瑞生.
营养调控缓解鸡热应激研究概况[J]
.饲料广角,2002(17):31-32.
7
花天荣,刘永恒,倪干英.
商品肉仔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畜禽业,2008,19(4):55-55.
8
刘瑞生.
营养调控缓解猪热应激研究概况[J]
.饲料广角,2004(14):21-23.
被引量:3
9
单冬丽.
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营养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
.北方牧业(奶牛),2008(5):46-49.
10
路清霞,马燕,田平,路青各.
鸡场缓解热应激的措施[J]
.山东畜牧兽医,2008,29(11):15-15.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