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理念的转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刑法治理理念与压制理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野。《刑法修正案(八)》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刑法治理理念,而且其颁行标志着在我国刑事法治发展中应当确立刑法治理理念。对刑法治理理念应在刑事一体化思想指导下,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法客观主义立场、刑事和解、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以及社会矫正制度等方面予以具体展开。
作者
苏永生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八)》
刑法理念
治理理念
压制理念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97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6
1
苏永生.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族习惯法[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15(5):3-17.
被引量:26
2
杜宇.
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J]
.法学研究,2009,31(1):78-91.
被引量:36
3
俞可平.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3):5-17.
被引量:263
4
马克昌.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J]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被引量:144
5
张文显.
走向和谐法治[J]
.法学研究,2007,29(4):144-145.
被引量:20
6
付子堂.
构建民生法治[J]
.法学研究,2007,29(4):150-151.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70
1
马克昌.
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5):49-54.
被引量:21
2
赵嵬.
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3):45-55.
被引量:4
3
俞可平.
治理和善治引论[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5):37-41.
被引量:926
4
赵微.
徘徊于前苏联模式下的刑事责任根据理论及前景展望[J]
.环球法律评论,2002,24(123):217-230.
被引量:2
5
吴大华.
论少数民族犯罪的司法控制[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1):1-4.
被引量:5
6
陈兴良.
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4):38-48.
被引量:49
7
陈光中.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
.人民检察,2006(05X):5-7.
被引量:226
8
黄京平.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J]
.法学杂志,2006,27(4):10-12.
被引量:105
9
杜宇.
“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5):91-103.
被引量:46
10
于志刚.
关于民事责任能否转换为刑事责任的研讨[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9(6):33-40.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497
1
王刚.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论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4):12-14.
被引量:1
2
李政蓉,郭喜.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动态化:一个分析框架[J]
.中国行政管理,2021(3):45-53.
被引量:8
3
董桂文,杜薇,刘斌,韩虎,宋洁,王占寻,徐智.
重罪案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6):131-141.
4
张书铭.
大数据赋能减刑、假释检察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61-76.
被引量:5
5
董坤.
少捕慎诉慎押的生成逻辑、内涵诠释与路径展望[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2):89-107.
被引量:9
6
刘晓红.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维度[J]
.政治与法律,2023(4):2-18.
被引量:9
7
刘艳红.
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无罪判决样本的刑事出罪机制研究[J]
.政治与法律,2020(8):120-135.
被引量:72
8
朱萍萍.
民企腐败犯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适用[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2(4):45-53.
9
安然.
刑事司法视域下民族习惯的功能厘清与体系定位[J]
.民间法,2023(2):339-357.
10
乔杉,安然.
民族习惯法的刑事司法功能及其风险防范[J]
.民间法,2021(3):81-94.
同被引文献
26
1
汤尧.
论社区矫正入矫听证的必要性[J]
.金陵法律评论,2010(2):109-119.
被引量:2
2
黄祥莲,李宏,李东,赵晖,虞冰,聂刚,李柏廷.
违反《食品卫生法》涉嫌犯罪案例的讨论与分析[J]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2):39-40.
被引量:1
3
徐辉,丁煜.
论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
.中国行政管理,2005(1):104-109.
被引量:29
4
高艳东.
从仇恨到接纳罪犯:个人与社会立场间的刑法抉择[J]
.环球法律评论,2006,28(3):263-273.
被引量:15
5
冯卫国,刘莉花.
论我国犯罪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2):18-22.
被引量:4
6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20
7
许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8
黄风译.最新意大利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9
[日]西原春夫 顾肖荣.刑法的根基与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0
[德]乌尔里希·贝克.社会[M].何博闻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4:22.
引证文献
2
1
李梁.
风险社会视域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缺陷与完善——以《刑法修正案(八)》保“民生”为主线[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3,22(4):84-88.
被引量:5
2
周国强.
我国公民参与社区矫正的困境与出路[J]
.学海,2013(6):147-15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何立荣,蔡家华.
风险社会下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J]
.梧州学院学报,2014,24(1):42-47.
被引量:1
2
李柯.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探究[J]
.商情,2014(29):197-197.
3
王冠.
刍议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3):257-258.
被引量:1
4
陶昇.
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与监管研究——由高校食品安全引发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3):7-8.
被引量:1
5
钟晓玲.
依法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45-48.
6
哈洪颖,马良灿.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遭遇的实践困境与治理图景[J]
.山东社会科学,2017(6):102-107.
被引量:16
7
丁佳如.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决策之问题分析[J]
.现代商业,2018(8):173-174.
被引量:1
8
吴倩倩,周明倩.
公民参与社区矫正机制的思考[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0(9):274-274.
9
庄华忠,徐光耀.
公民参与社区矫正的机制探索[J]
.法制博览,2018(4):20-22.
被引量:1
1
胡慧慧.
浅析检察机关在开展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5):109-110.
2
管仁亮.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2-54.
被引量:1
3
韩芳丽,刘振会.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考量[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8,24(4):58-61.
被引量:3
4
杨洋.
试论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确立[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20-21.
5
张凯.
试论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价值[J]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6):65-67.
6
蔡科臣.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1):297-297.
7
陈元武,李宁.
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障碍分析[J]
.海峡科学,2007(9):5-7.
被引量:8
8
陈丹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5):47-48.
9
郭泽强.
我国刑法中主观主义地位的界定——兼与张明楷教授、周光权博士商榷[J]
.法学,2005(5):91-96.
被引量:13
10
“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有望建立[J]
.农家女,2007(3):47-47.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