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审美想象的政治局限——略论崇高美学的两种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崇高看似美学问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伯克、康德、席勒、黑格尔的崇高论述都渗透着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两种不同叙述模式。前者通过崇高与美的互补来确保社会的合理有序,后者则寄希望于崇高来寻求超越性的主体。由于偏重于德国模式,中国的民族国家叙述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都深受崇高美学的影响,其弊端有二:一是削弱了市民社会的美学基础,二是将民族国家叙事狭窄化为了革命叙事。
作者 金浪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9-133,共5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英]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17页,第83页,第41-42页.
  • 2[英]伯克.《崇高与美--伯克美学论文选》,李善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53-54页,第41页.
  • 3[英]哈奇森.《论美与德性观念的根源》,高乐田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 4[德]康德.《论优美感与崇高感》,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页.
  • 5[德]席勒.《论崇高》,见《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249页,第254页,第267页.
  • 6[美]王斑.《历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孟祥春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 7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8).
  • 8[美]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