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国际比较的视野 被引量:3

How to Shape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yste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对通行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平面体系和立体体系的概念,认为立体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把中国特色与中国优势联系起来,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核心在于形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没有优势,则无特色可言。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in the existing syste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raphical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al system.It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in shapi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system is to construct the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 system.B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it link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Chinese advantages and further proposes to develop the Chinese advantages in the syste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 will be no characteristics without advantages.
作者 陈洪捷
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基金 教育部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4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叶继元.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比较研究[J].学术界,2008(5):34-46. 被引量:28
  • 2J.大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成员国的社会科学[A].卡赞西吉尔,马金森.世界社会科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77-78.
  • 3罗斯.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变化轮廓[A].波特,罗斯,现代社会科学(剑桥科学史,第七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183.
  • 4哈木拉提·吾甫尔.走出平原,占领高地,建筑高峰[N].科学时报,2010-12-28(B4).
  • 5[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0..
  • 6马丁诺蒂.1945年以来西欧社会科学的复兴[A].卡赞西吉尔,马金森.世界社会科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27-128.
  • 7王炎.美国亚洲研究:鲜为人知的学术史[N].中国教育报,2009-07-12,(4).
  • 8陈奎元.继承优秀传统 创造新的辉煌——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60年的成就与启示[J].求是,2009(14):3-7. 被引量:11
  • 9苏力.80学人与30年人文社科发展[A].苏力,陈春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M].北京:三联书店,2009:5.
  • 10王绍光.“接轨”还是“拿来”:政治学本土化的思考[A].苏力,陈春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M].北京:三联书店,2009:300.

二级参考文献38

  • 1朱炳祥,冷凤彩.人类学视角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中国风格”[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862-867. 被引量:1
  • 2刘亚华,杨景宇.关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10. 被引量:1
  • 3邓正来.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社会科学论坛,2005(10):5-17. 被引量:20
  • 4邓正来.《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反思》,载邓正来.《研究与反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5童世骏.《全球政治中的普遍主义和意识形态批判》,http://www. chinese - thought. org/modules.php? name =Content & pa = showpage & pid = 711.
  • 6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的研究》,载《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134页.
  • 7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约翰·亨利主编.《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邢冬梅,蔡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8Mannheim, 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52.
  • 9M Tavakol, Sociology of Knowledge, Sterling Publishers PLTD, 1990.
  • 10Wemer Stark,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1.

共引文献87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