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两会“红段子”看我国的新媒体文化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2011年"两会"期间"红段子"传播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红段子"兴起的背景。结合传播特点分析以"红段子"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之特质,认为"红段子"在构建健康积极的新媒体文化,进行舆论引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高岩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11年第6期30-31,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红段子”
新媒体文化
舆论引导
“两会”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赵文婕,刘丽丽.手机人民网推出专线“G语”总理[EB/OL].[2010-03-05].http://www.people.com.cn/GB/123231/11081465.html.
2
邱林川.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M].麻省理工出版社,2009:120.
3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
共引文献
5
1
邱慧.
从工具合理性到商谈合理性——关于科学与民主关系的深层问题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7):108-112.
2
包桂芹.
文化工业:一种反文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1):131-134.
被引量:4
3
李伟,陈海博.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以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为视角[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70-72.
被引量:1
4
汪行福.
重申启蒙--走出从启蒙到集权的“辩证法”[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23-28.
5
刘明静.
不彻底的颓废——试论郁达夫式的颓废[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6):38-39.
被引量:2
1
刘雯,黎万和.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J]
.新闻界,2010(5):54-55.
被引量:2
2
连娜.
“红段子”的传播学解读[J]
.新闻界,2011(1):22-24.
被引量:3
3
管仕廷.
红段子:主流文化传播的新形态[J]
.传承,2011,0(9X):4-5.
被引量:1
4
连娜.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J]
.新闻界,2011(3):23-25.
被引量:4
5
房慧,樊明方.
论“红段子”的分类特点和时代意义[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1.
被引量:4
6
周杏坤.
红段子:网络文化与官方话语的交融[J]
.新闻爱好者,2010(8):119-119.
被引量:1
7
喻季欣.
新媒体写作谈之五 由“微”而“威”的“威动力” 手机媒体红段子的写作特色[J]
.新闻与写作,2010(8):86-88.
被引量:2
8
严英.
让“红段子”堵住低俗不良信息[J]
.中华魂,2010(12):38-38.
9
张远笛.
“红段子”短信的传播效果分析[J]
.新闻世界,2011(11):112-113.
被引量:1
10
冯学民,王珍.
浅析“红段子”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点[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40-41.
被引量:1
东南传播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