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西方激进民主理论的批判——以拉克劳、墨菲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方激进民主理论代表人物拉克劳、墨菲运用后现代主义方法解构经典马克思主义,建构激进民主政治实践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论。本文从方法论、本体论和历史观三个维度对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理论的理论特征、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刻剖析,批判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
作者
余锦龙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09,共5页
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理论
多样性统一
新社会主义运动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著,尹树广,鉴传今译.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战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9.
2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J]
.河北学刊,2005,25(3):63-70.
被引量:9
3
[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M].尚庆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13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248.
5
[美]罗伯特·达尔著,周军华译.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自治与控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36,38,39,44.
6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1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何方.政治民主、拉克劳与慕芙[J].当代,1991,(62).
2
Mark Cowling , Paul Reyndds: Marxism , the Millennium and Beyond , Palgrave Publishers Ltd , :2000.
3
A · M · Wood: The Retreat from Class, Verso, 1986.
4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Stuart Sire: Post- 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 Routledge, 2000.
6
道格拉斯·拉米斯.激进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Laclau and Mouffe: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Verso,1985.
8
Ernesto Laclau: New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s,Verso,1990.
9
Stuart Sire: Post - Marxism: A Reader,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8.
10
Michele Barrett:The Polities of Truth:from Marx to Foucault,Polity Press, 1991.
共引文献
162
1
闫海潮.
近年来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30-36.
2
马捷莎.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54-57.
3
张鑫.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不适用性探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8-22.
被引量:4
4
夏文斌.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5):15-18.
5
邱启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月刊,2005(5):10-12.
被引量:1
6
梁柱.
陈云论党内民主[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3):11-17.
7
李凯林.
国情定位再认识和改革设计新进展[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3):26-30.
8
郑德荣,王占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24-29.
被引量:6
9
王锐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当代化的几个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6):17-21.
被引量:8
10
雍涛.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贡献[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6):31-39.
被引量:8
1
曲跃厚,李元同.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探析——以南斯拉夫实践派为例[J]
.学术交流,2015(1):22-26.
2
莫雷.
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6):14-16.
被引量:1
3
孙民.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从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7-22.
4
杜金亮.
从传统到现代-思维方式的转变[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1999(3):24-26.
5
闫海潮.
国内外关于墨菲的激进民主理论研究述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17-21.
6
李博玉.
简论多样性统一辩证法[J]
.哲学动态,1988(10):38-39.
7
闫海潮.
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58-62.
8
封来贵.
和谐与矛盾同一性——关于“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几点不同思考[J]
.理论导刊,2007(12):32-34.
被引量:1
9
冯桂锋,叶桂凤.
非理性主义的追问[J]
.知识经济,2009(4X):177-178.
10
高超.
论拉克劳、墨菲对“本质主义”的解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0(6):114-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