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身份·资本·意义——论消费文化中的拜物现象 被引量:1

Identity·Capital·Meaning——The Fetishism in Consumer Cul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消费文化的出现代表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的关系的改变。商品的符号价值被刻意拔高,导致了商品崇拜。拜物现象的出现既源于资本对意义建构过程的入侵,也与消费者追求意义差异、确认身份的需要有关。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与消费的二重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条件。 The emergence of consumer culture represents the change of relationship of person-object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The rise of symbolic-value of the goods has led to the fetishism of commodities.The fetishism is due to the invasion of the capital of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meaning,and the need of consumer's finding difference of meaning and confirming identity.People are producers and consumers.This dualism is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作者 周晓露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28-132,共5页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消费 拜物 consumer culture consumption fetish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让·波德里亚 刘成富 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 3苏特·杰哈利.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M].马姗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4斯图尔特·霍尔.解构“大众”笔记[M].陆扬选编;戴从容译.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5胡亚敏,袁英.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3):114-11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Ⅱ册[C].人民出版社,1973版.第91页.
  •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29页.
  • 4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48页.

共引文献68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