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是杂交小麦研究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所在。本文从亲子关系、配合力、遗传差异、生态类型、特异性状等不同角度对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的各类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这些研究加速了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育进程,但亲本选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仍须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
马翎健
何蓓如
机构地区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6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杂交小麦
亲本选配
小麦
杂交育种
选育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4.5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14
1
何蓓如.T型杂种小麦的优势及其亲本选配[J].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1):102-109.
2
张爱民 黄金龙 等.T型杂种小麦亲本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4:135-142.
3
钱克明.杂种与亲本间关系的计算机模拟及杂种优势预测.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摘要[M].北京:中国作物学会,1988.218-220.
4
郭平仲 赵文彬 等.小麦数量遗传研究中同亲回归分析的应用[J].遗传学报,1978,5(4):293-300.
5
魏正平.T型杂种小麦优势及主要性状亲子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4):18-99.
6
王明理.T型杂种小麦品质及农艺性状的研究Ⅱ[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11(4):15-22.
7
孙其信 张爱民.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计算机辅助系统[J].计算机农业应用,1991,(1):102-109.
8
庄巧生.冬小麦亲本选配的研究I.杂种第一代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J].作物学报,1963,(2):117-129.
9
沈秋泉 张全德 等.小麦二十四个亲本的双列杂交配合力遗传力和杂种优势分析[J].作物学报,1981,7(4):217-224.
10
吕德彬 范廉.杂交小麦主要性状杂交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J].河南农学院学报,1992,(2):76-10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何中虎,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14卷,4期,380页
2
黄铁城,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11卷,4期,215页
3
张爱民,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11卷,4期,135页
4
何蓓如,西北农学院学报,1984年,1期,102页
5
徐静斐,湖南农业科技,1980年,6期,11页
6
俞志隆,作物学报,1980年,6卷,4期,203页
共引文献
11
1
李明爽,傅洪拓,龚永生,吴滟,李法君.
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17-122.
被引量:25
2
牛国阳,陈庆富.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种子,2008,27(3):44-47.
被引量:14
3
陈强,王谧.
陆地棉产量与纤维品质表型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研究[J]
.中国棉花,2011,38(4):25-26.
被引量:1
4
周芳菊,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姜其斌.
杂交小麦主要产量性状优势及亲本选配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46-3048.
被引量:6
5
曾俊莉,拉拉古丽,钱焕焕,刘婷婷,胡甘,宋喜悦,王宏生.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及产量相关性状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3):461-465.
被引量:9
6
史秀秀,毕晓静,马守才,亓佳佳,韩芳,张改生,牛娜.
黄淮麦区杂交小麦亲本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111-1118.
被引量:34
7
王逸群,赵仁贵,王玉兰,孙珊珊.
甜玉米遗传距离稳定性的研究[J]
.福建农业科技,2001,32(2):7-8.
8
王逸群,赵仁贵,王玉兰,孙珊珊,Wang Yiqun.
甜玉米距离分析与杂种优势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1,26(3):16-20.
被引量:5
9
崔国惠,倪中福,吴利民,李元清,孙其信.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Ⅴ.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02,22(1):5-9.
被引量:18
10
王掌军,刘妍,李阳,杨乔乔,田蕊,亢玲,张晓岗,刘萍,刘生祥.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_2品质性状及其分子标记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9,48(2):17-2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88
1
顾铭洪,刘巧泉.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1):64-67.
被引量:16
2
李海林,徐庆国.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3,17(4):208-212.
被引量:17
3
陈庆富,覃亚,谭武芳,刘漂,杨天飞.
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比较研究[J]
.广西植物,2005,25(1):62-65.
被引量:5
4
魏书銮,于继洲,宣有林,李登科.
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4,12(5):31-33.
被引量:65
5
曲志才,粟翼玟.
普通小麦T型和V型雄性不育系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遗传,1994,16(6):20-23.
被引量:11
6
陈庆富,张庆勤.
黔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改良[J]
.种子,1994,13(1):3-5.
被引量:6
7
高庆荣,王大为,田纪春.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3):11-13.
被引量:21
8
陈洪.
杉木幼林若干光合特性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3):69-72.
被引量:18
9
魏益民,张国权,欧阳韶晖,杨天章.
杂种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3(1):26-29.
被引量:18
10
方先文,熊恩惠,曹阳,蔡士宾,朱伟.
小麦优异亲本资源的遗传聚类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4):14-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詹克慧,程西永,范平,董永彬,高翔,谭书贵,尚海超.
兰考906对小麦K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能[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2):15-18.
被引量:1
2
牛国阳,陈庆富.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种子,2008,27(3):44-47.
被引量:14
3
习重华.
试论火药生产的柔性化[J]
.四川兵工学报,1999,20(4):13-17.
4
牛国阳,陈庆富.
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的酯酶同工酶比较[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660-665.
被引量:3
5
黄峰,郭世昌,沈东风,李红光,韩卫红,彭绍峰.
冬小麦杂优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方向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40-41.
被引量:1
6
刘兆晔,孙妮娜,巴信斌,李林志,辛庆国,于经川.
小麦杂交组合选配策略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8):17-19.
被引量:5
7
何贵平,齐明,程亚平,徐肇友,罗修宝,何必庭.
杉木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方法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646-653.
被引量:12
8
高明刚,郭营,赵岩,安艳荣,李斯深.
基于分子标记的小麦亲本评价和组合设计[J]
.山东农业科学,2021,53(5):64-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黄峰,郑天存,殷贵鸿,韩玉林,杨光宇,李新平,杨朝福,李亚.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种子,2004,23(7):65-66.
被引量:19
2
詹克慧,高翔,程西永,许海霞,董中东,崔党群.
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易恢性的差异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8,23(5):67-72.
被引量:5
3
李红燕,何蓓如,胡银岗,马翎健,宋喜悦,李宏斌.
小麦温敏不育系YM3314的温敏特性及育性转换[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5):916-922.
被引量:7
4
张建奎,董静,宗学凤,余国东,李伯群,戴秀梅,阮仁武.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学观察[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3):411-418.
被引量:18
5
周芳菊,陈桥生,张晓波,张道荣,汤清益,王志顺.
小麦F_1代的产量优势及相关性分析[J]
.农技服务,2009,26(10):9-10.
6
王辉,张宏军,吴险峰,高用明,徐正进,朱苓华,黎志康.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1):15-21.
被引量:5
7
黄悦,耿增岩.
一种新型哒嗪类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合成工艺研究[J]
.化学世界,2011,52(4):232-235.
8
黄悦,张卫国,段漓童.
哒嗪类小麦化学杂交剂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2):6-7.
9
郑建敏,李浦,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029-2032.
被引量:8
10
牛国阳,陈庆富.
几种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的酯酶同工酶比较[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660-665.
被引量:3
1
魏良明,戴景瑞.
玉米子粒主要营养成分在杂交后代的表现[J]
.作物杂志,2005(4):17-19.
被引量:9
2
马占军,周喜旺,王汉宁,王化俊.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1):60-63.
被引量:6
3
王校栓,徐显.
陆地棉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亲子关系的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1993(2):3-6.
4
方国成,熊佑能,曾庆四,李珍连,武晓智,李培德,卢兴桂.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亲子关系与组合选配[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196-199.
被引量:4
5
王克胜,孔繁玲,杜曼.依马买地.
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和自交系与杂交种株型的聚类分析[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3):19-28.
被引量:20
6
徐显,王校栓,尹志敏,谢令琴.
陆地棉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34-40.
被引量:7
7
王永和.
几个冬小麦矮秆亲本的遗传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6):3-8.
被引量:2
8
刘明秀,张新全,杨春华.
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双亲的同工酶初步研究[J]
.四川草原,2004(11):20-22.
被引量:9
9
沈童伟,陆徐忠,刘勋辉,李莉,杨剑波.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rentage of Corn Variety Using SSR Marker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4):55-60.
被引量:11
10
孙振,莫乔程,程备久,谢传晓,林凤.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2012(2):31-35.
被引量:19
麦类作物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