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秸秆全量还田与未还田对机插秧发苗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秸秆全量还田与未还田对机插秧发苗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影响机插水稻在大田栽后5~15 d内的发苗情况,但在栽后18 d其生长优势开始逐渐显现;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生育期延长,中后期生长稳健,抗倒能力较强,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使穗大粒多,从而使水稻增产,综合性状表现较佳。
作者
徐德金
潘静
耿义高
机构地区
江苏省仪征市新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44-45,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机插秧
发苗动态
产量
影响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7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8
参考文献
6
1
基国民,居会军,周文军,赵俊,夏玉玉,谢仁康.
两系杂交中籼机插秧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发苗动态及穗粒结构表现[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2-53.
被引量:3
2
贾春林,郭洪海,张勇,孟庆升,杨秋玲,隋学艳.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243-248.
被引量:11
3
曹俊,谢仁康.
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机化,2010(2):19-20.
被引量:5
4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2010,16(3):47-49.
被引量:16
5
邵文娟,梅琴专,王坚纲,冯耀栋.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初探[J]
.上海农业科技,2010(3):60-61.
被引量:2
6
宋子洲,陆建华.
稻麦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与效应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2,22(1):50-5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6
2
赵春,宁堂原,焦念元,韩宾,李增嘉.
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57-1260.
被引量:51
3
张电学,韩志卿,李东坡,刘微,高书国,侯东军,常连生.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03-1908.
被引量:62
4
张庆忠,吴文良,王明新,周中仁,陈淑峰.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11):2883-2887.
被引量:124
5
李少昆,王克如,冯聚凯,谢瑞芝,高世菊.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
.作物学报,2006,32(3):463-465.
被引量:162
6
胡诚,曹志平,叶钟年,吴文良.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6,26(3):808-814.
被引量:94
7
张金城,刘松.
江苏省秸秆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
.农业装备技术,2006,32(3):13-14.
被引量:12
8
张洪熙,谭长乐,赵步洪,戴正元,周长海,王宝和,黄年生,刘广青,朱兆斌.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4(5):1-4.
被引量:40
9
朱杰,牛永志,高文玲,卞新民.
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6,34(6):388-391.
被引量:26
10
杨邦杰.
耕作的数值模型及其应用[J]
.生态学报,1996,16(6):591-60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31
1
陈夕进,许应国,朱从海,吴一梅,李德山.
氮肥运筹对麦秸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的应用效果[J]
.农技服务,2011,28(2):168-169.
被引量:2
2
闫川,范天云,郑学强,阮关海,陈珊宇,徐彬彬,洪晓富.
秸秆全量还田下连作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80-84.
被引量:4
3
蔡晓卫,周振宇,王美勇,周雪梅,谢仁康.
丘陵地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55-56.
被引量:3
4
王洪山.
综合信息[J]
.中国稻米,2011,17(4):10-10.
5
朱从海,蔡爱琴,严军,刘文广,吴一梅,李德山.
小麦秸秆还田后施氮量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1,17(4):32-34.
被引量:10
6
赵秋祥,张如宏,王娟,张彪,董桂春.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被引量:2
7
姜心禄,池忠志,李旭毅,王少华,郑家国.
不同施肥方式对黄华占机插群体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2,18(3):36-38.
被引量:10
8
王宝金,徐晓兰,吴爱国.
麦秸全量还田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技术经济评价[J]
.中国稻米,2012,18(3):57-60.
被引量:2
9
张荔,夏美珍,杨红梅,吴爱国,钱普祥.
里下河地区麦秸机械全量还田水稻南粳44机插高产技术规程[J]
.中国稻米,2012,18(6):45-47.
被引量:1
10
张胜爱,郝秀钗,崔爱珍,王志辉,陈素英.
不同播种措施对河北冬小麦产量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98-102.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71
1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杨文兵,胡劲红,易妍睿,刘涛.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7-29.
被引量:21
2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秸秆还田固碳增汇效果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238-2241.
被引量:7
3
张传辉,杨四军,顾克军,顾东祥,石祖梁,张斯梅,常志州.
秸秆还田对小麦碳氮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6):214-219.
被引量:19
4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52-56.
被引量:90
5
孙瑞娟,王德建,林静慧.
太湖流域土壤肥力演变及原因分析[J]
.土壤,2006,38(1):106-109.
被引量:28
6
佘冬立,王凯荣,谢小立,尹春梅.
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2):16-20.
被引量:29
7
徐明岗,于荣,孙小凤,刘骅,王伯仁,李菊梅.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459-465.
被引量:249
8
刘世平,聂新涛,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7):48-51.
被引量:126
9
单玉华,蔡祖聪,韩勇,Sarah E Johnson,Roland J Buresh.
淹水土壤有机酸积累与秸秆碳氮比及氮供应的关系[J]
.土壤学报,2006,43(6):941-947.
被引量:70
10
马瑞霞,刘秀芬,袁光林,孙思恩.
小麦根区微生物分解小麦残体产生的化感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J]
.生态学报,1996,16(6):632-639.
被引量:70
引证文献
3
1
常志州,王德建,杨四军,王灿,张斯梅.
对稻麦秸秆还田问题的思考[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2):304-309.
被引量:28
2
王德建,常志州,王灿,张刚,张斯梅.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9):1073-1082.
被引量:53
3
刘波,杨利,范先鹏,聂新星,夏颖,夏贤格.
基于秸秆还田视角的化肥减施潜力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农业科学,2020,10(7):509-520.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张嘉琪,颜廷武,江鑫.
价值感知、环境责任意识与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基于拓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多群组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4):99-107.
被引量:21
2
李贵,王晓琳,张朝贤,黄红娟,魏守辉.
水稻秸秆还田结合炔草酯对禾本科杂草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5,42(1):130-137.
被引量:14
3
孙建鸿,石祖梁.
我国乡镇秸秆资源化利用案例比较分析[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4,0(11):14-21.
被引量:4
4
常志州,石祖梁,张斯梅,杨四军.
“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终端扶持”是破解秸秆禁烧与全量利用的根本出路[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4):321-326.
被引量:19
5
邓明君,肖闯,刘佳宇.
湖南省低碳氮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2):299-303.
被引量:1
6
李贵,冒宇翔,沈俊明,薛林,王晓琳,张自常.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杂草化学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5):1102-1109.
被引量:9
7
徐德利,王艳,王兵,李国权,刘冬玲,许光辉.
基于“雪压稻”灾情对江苏省淮河以北地区稻麦周年协调发展的思考[J]
.作物杂志,2016(3):128-133.
被引量:15
8
常志州,靳红梅,黄红英,肖敏,丁成龙.
“十三五”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策略与秸秆产业发展的思考[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3):534-541.
被引量:36
9
黄晶,段转宁,马鹏,任品安,陶诗顺.
油菜·小麦秸秆在稻田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39-141.
被引量:5
10
黄晶,王学春,王红妮,任品安,陶诗顺.
油菜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6,29(8):1908-1912.
被引量:6
1
吴新德.
施用沼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09(9):183-184.
被引量:3
2
张艳敏,李晋生,黄瑞恒,石云素,王勤.
杂种小麦的生长优势与超高产栽培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1994(3):5-6.
被引量:4
3
曹涤环.
稻田因农药引起的几种新药害[J]
.农药市场信息,2008(9):41-41.
4
曹涤环.
稻田因农药引起的几种新药害[J]
.四川农业科技,2008(5).
5
桂文光,沈伟其,周福胜.
鄞蔺1号蔺草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2000(8):43-43.
被引量:4
6
刘建云.
细说棉花减产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
.河北农业,2008(11):12-12.
7
张强,张华.
江汉平原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07,19(9):30-31.
8
蒋玉琴.
麦(油)后移裁棉的生长优势与栽培技术改进[J]
.江西棉花,1998(6):24-26.
9
李明正,赵凤仙.
杂交棉的生长优势及栽培措施[J]
.农家科技,2006(6):7-8.
10
陈德令,黄果立,白明喜.
秋三桃的生长优势及其栽培要点[J]
.江西棉花,1993,15(3):31-32.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