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折中立场与对话思维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28年爆发的“革命文学”论争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不少研究者认为“革命文学”的爆发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是对新文化运动知识谱系的批判与价值重估。1928年也是《大公报·文学副刊》(以下简称《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借助《大公报》的推广,《文学副刊》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北方覆盖面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文学批评类副刊之一。在创刊伊始,文化选择上的差异性注定了《文学副刊》在面对新文学时,并没有成为为其呐喊的传声简,
作者 汤林峄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共4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彭康.《新文化运动与人权运动》[J].新思潮,1930,(4).
  • 2吴宓.《吴宓日记》Ⅲ,437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 3胡先骗.《评钱基博(中国现代文学史)》,载《大公报·文学副刊》308期,1933年11月27日.
  • 4浦江清(微言).《评小说月报第十八卷》,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1期,1928年3月19日.
  • 5嘲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见《胡适自传》,104、105页,黄山书社1986年版.
  • 6素痴(张荫麟).《评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载《大公报·文学副刊》48期,1928年12月3日.
  • 7《改用罗马字母之主张》,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6期,1928年4月23日.
  • 8知白(朱自清).《关于(革命文学)的文献》,载《大公报·文学副刊》60期,1929年3月4日.
  • 9素痴(张荫麟).《革命诗选》,载《大公报·文学副刊》110期,1930年2月17日.
  • 10卫公.鲁迅与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论争始末[J].鲁迅研究月刊,2000(2):51-5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19

  • 1《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512页.
  • 2冯雪峰.《回忆鲁迅》[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第195页.
  • 3冯乃超.鲁迅与创造社[J].新文学史料,1978,(1).
  • 4《三闲集·序言》.
  • 5《两地书·六九》.
  • 6郑伯奇.《回忆与学习》,原载1950年10月19日西安.《群众日报》.
  • 7郑伯奇.《不灭的印象》[J].作家,1936,2(2).
  • 8郭洙若.《跨着东海》,原载1947年10月20日上海.《今文学丛刊》第1本《跨着东海》.
  • 9郑伯奇.《“左联”回忆片段》,《郑伯奇文集》第1278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初版.
  • 10上海创造月刊,1928,1(11).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13

  • 1舒奇志,杨华.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6):115-118. 被引量:26
  • 2沈雁冰.《对于系统的经济的介绍西洋文学底意见》,《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1月3、4日.
  • 3邵循正.《评王光祈译西藏外交文件》,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32年10月8日.
  • 4钱稻孙.《但丁神曲》,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30年7月7日.
  • 5《英美之翻译家》,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33年10月9日.
  • 6陈铨.《葛德抒情诗选译》,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31年10月4日.
  • 7张荫麟.《评郭沫若译<浮士德>上部》,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28年4月2目.
  • 8《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82页.
  • 9《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29年2月4日.
  • 10《中译希腊悲剧》,大公报·文学副刊(天津),1932年9月26日.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