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数字鸿沟”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图通过对数字鸿沟进行初步探析、研究,从普及网络教育、发挥后发优势、发展信息产业、借鉴国际政策等方面提出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
作者
李荣胜
赵国峰
机构地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技术与市场》
2011年第6期205-206,208,共3页
Technology and Market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数字鸿沟
群体极化
后发优势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邵培仁,张健康.
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1):125-133.
被引量:67
2
郭旭.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学理论,2008(8):39-41.
被引量:20
3
刘晓苏.
数字鸿沟的政治学思考——以发展中国家为例[J]
.理论与改革,2002(1):15-18.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陈小清,劳力.
信息多寡与社会贫富——关于信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问题[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5):35-37.
被引量:6
2
昝玉林,许文贤.
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群体极化”探析[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0):25-29.
被引量:16
3
王天笑.
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探悉[J]
.人大研究,2007(3):40-43.
被引量:19
4
秦麟征.21世纪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外未来研究专家的分析与预测[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5
[1]李晓东.缩小"数字鸿沟"--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0-05-24(8).
6
[3]田聪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1.
7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
吴爱民,祁光华.政府上网与公务员上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
http://www1.yesky.com/news.htm, YESKY.综述: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
10
http://www.cnnic.net. cn
共引文献
103
1
王金霞.
论法治的日常生活尊严奠基——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视角下的建构[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6):39-49.
2
刘艳.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数字鸿沟研究现状与演进趋势[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0(1):99-113.
被引量:15
3
谢东.
从我国互联网调查解读数字鸿沟问题[J]
.图书与情报,2008(2):75-78.
被引量:2
4
贺芳,唐魁玉.
民主与法制:网络化政治生活的两个维度[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8-51.
被引量:4
5
相清平.
述略与建议:近年来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4):57-62.
被引量:2
6
曾桂芳,陈京民,梁亚婷.
网络参政中虚拟群体的分析[J]
.微型电脑应用,2011(9):53-55.
7
张宏树.
媒介素养: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基于积极受众的讨论[J]
.东南传播,2008(12):37-39.
被引量:4
8
张景聪.
信息社会地方政府治理的公民参与[J]
.东南传播,2007(5):45-46.
被引量:1
9
龚桢梽,王聪.
重庆市电子政务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5):67-70.
被引量:6
10
陈兵.
邵培仁与中国当代传播学[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0(6):131-13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
1
VagiaKyriakidou. Christos Michalakelis, Thomas Sphicopoulos.Digital divide gap convergence in Europep].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11,(9):1-6.
2
王福祥.网络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EBIOL].http://www.21 ccom.net/plus/view.php?aid=:31726,2011-03-16.
3
张新红.
什么是数字鸿沟?[J]
.电子政务,2008(11):12-15.
被引量:15
4
王慧军.
健全和发展网络时代的电子民主[J]
.中国信息界,2009(1):88-90.
被引量:2
5
杨蔚琪.
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1):52-57.
被引量:6
6
潘燕华.
试析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08(5X):192-193.
被引量:3
7
吴礼芹.
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及民主监督促进作用[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10S):193-19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郑丽珠.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37-39.
被引量:4
2
李丽,吴秋兵.
大学生数字鸿沟及其对网络政治参与影响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13,12(2):73-7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志辉.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策参与新论[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57-61.
2
边桂田,郭雯.
城市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J]
.决策与信息,2014(18):46-46.
3
陈征微.
大学生群体中的数字鸿沟——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
.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5):50-55.
被引量:3
4
胡宇喆.
网络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探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6):60-62.
5
陈君玲.
网络空间下乡村治理的机遇和挑战[J]
.智库时代,2019(12):7-8.
1
吕玉成.
陕西:描绘信息蓝图[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49):38-38.
2
贾娴.
探究群体极化中的网络谣言传播[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1-21.
3
王康华.
扬州:注重与时俱进[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35-35.
4
陈文涛.
四川:打造科技大省[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49):38-38.
5
潘玉林,王爱娟.
发展信息产业的几点建议[J]
.现代情报,1998,18(1):47-48.
6
王明亮.
发展信息产业关键在于造就信息市场[J]
.情报学报,1998,17(2):98-101.
被引量:19
7
王时阳.
INTERNET是发展信息产业的突破口[J]
.中外科技信息,1998(7):20-22.
8
张海峰.
国外航天工业发展信息产业的状况[J]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8(4):18-21.
被引量:1
9
石鉴.
中日信息产业的比较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6(2):19-21.
被引量:4
10
邓榕,贺康喜.
从“群体极化”看网络暴力背后的狂热诉求[J]
.传播与版权,2015(5):168-170.
被引量:2
技术与市场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