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敬畏之心的存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君子三畏”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 余卫国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06JA720017) 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基金课题(2010BNT0017) 南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09ZB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0

  • 1杨国荣.儒家的形上之思[J].浙江学刊,2004(4):75-79. 被引量:12
  • 2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卷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
  • 3程氏遗书(卷七).二程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4:100.
  • 4程树德.论语集释(四).北京:中华书局,1990:1053.
  • 5程氏外书(卷六).二程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4:388.
  • 6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卷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5.
  • 7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616.
  • 8杨伯峻(译).白话四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9..
  • 9方立天.儒道的价值观及其会通.长白论丛,1995,(2).
  • 10赵敦华.中西哲学术语的双向格义——以《论语》为例[J].中国哲学史,2003(3):25-3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1919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