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夏衍外国文学批评管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夏衍的外国文学批评活动主要集中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一生共发表(出版)二十余篇有关外国文学的批评文章(著作)。他的外国文学批评充分表现出自觉遵循"文以载道"传统、为现代革命文艺努力奉献的精神。他没有很明确的文学批评观念,也缺乏自觉的文体意识,他对文体的使用几乎完全取决于有关报刊的要求和本职工作之需;他根据报刊实际及受众情况设计语言风格。他的政治思维过于发达,审美批评思维处于受挤压状态;他对外国文学的批评几乎聚焦于俄苏文学、日本文学,批评视野过于逼仄;他一味推重文学的现实性、社会性,遵循社会——历史的批评思路,不顾及批评方法的多元化,或多或少带有"左"的印痕。
作者 高文波
机构地区 许昌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0,共6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夏衍.夏衍全集(8)[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 2沈端先.关于金子洋文.海风周报,1929,.
  • 3若沁.我们的文艺.海风周报,1929,.
  • 4沈端先.九一八战争后的日本文坛.文学月报,1932,.
  • 5沈端先.小林多喜二的《一九二八·三·一五》.拓荒者,1930,.
  • 6若沁.《关于“蟹工船”》[J].拓荒者,1930,1(1):396-396.
  • 7沈瑞先.《恋爱之路》《华茜丽莎》及其他.文艺讲座,1930,.
  • 8沈端先.1929年日本文坛.大众文艺,1930,.
  • 9胡风嘲风选集(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 10沈端先.屠格涅夫.现代,1933,.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7

  • 1陈言.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复译”、“转译”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2):100-104. 被引量:24
  • 2黄亚慧.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译坛的反思和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3):59-60. 被引量:2
  • 3黄德先.翻译的网络化存在[J].上海翻译,2006(4):6-11. 被引量:37
  • 4陈坚、吴笛.2005,《夏衍全集》(第13-15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 5郭兰英,2012a,《译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理据与路径》[M].北京:外文出版社.
  • 6李今.2006,《三四十年代苏俄汉译文学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7李今.2009,《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十年代)[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8秦弓.2009,《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五四时期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9王亚荣.2004,隋唐译场概论[J],《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11:14),http://www.dh.com/wumin.
  • 10吴笛.2009,《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