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由族群而社群的儒学转向——论孟子“窃负而逃”与荀子“从义不从父”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儒家极为关注人之价值的实现,表现为对"成人"之道的重视。儒家认识到人的存在离不开群体,人之价值的实现必须在群体中完成。儒家所谓"群体"主要包括家族群体与社会群体两个方面,对比而言,孟子较为关注人在"族群"中的意义,荀子则较为关注人在"社群"中的意义。孟子与荀子关于"族群"与"社群"的理论,不仅是孔子之后儒学衍化的两个方向,同时也是儒家群体理论的源头所在。
作者 孟凯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1,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MXRZZ2010001) 联校教育社科医学论文奖项目(ZS10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39

  • 1冯天瑜.试论儒学的经世传统[J].孔子研究,1986(3):27-38. 被引量:5
  • 2.《孟子·尽心上》[M].,..
  • 3.《孟子·离娄下》[M].,..
  • 4.《孟子·告子上》[M].,..
  • 5.《论语·子路篇》[M].,..
  • 6.《论语·学而篇》[M].,..
  • 7.《瞿同祖法学论著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0页.
  • 8.《老子·十八章》[M].,..
  • 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A]..《瞿同祖法学论著集》[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6页注.第413页.
  • 10《老子·第二十八章》.

共引文献170

同被引文献10

  • 1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113-118. 被引量:64
  • 2王保国.评荀子的君本论和君民“舟水”关系说[J].史学月刊,2004(11):14-19. 被引量:11
  •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 4王先谦.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7.179;164;163;415;70-71;92;529;12;281;44;93;178;178;184-185;100;116;163;349;179;230;183;257;324;504.
  • 5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28,61,234.
  • 6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 7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8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04.
  • 9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86.
  • 10方尔加.苟子新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