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6-19,共4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共引文献22
-
1苏志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22(4):67-69. 被引量:10
-
2邓家姝.企业财务风险探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4):41-42.
-
3徐子州.浅析如何从压力管理中淘金[J].商场现代化,2006(01Z):235-235. 被引量:1
-
4马丽丽.财务杠杆对企业收益的相关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2007(08Z):132-133. 被引量:5
-
5牟丹轲.应用财务杠杆原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J].会计之友,2011(28):28-29. 被引量:3
-
6宗晓丽.财务杠杆正效应前提的新解[J].财会通讯(中),2012(2):90-91. 被引量:2
-
7徐向攀.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J].甘肃金融,2012(5):33-36. 被引量:1
-
8徐向攀.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美国银行案例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6):91-94. 被引量:1
-
9徐向攀.中外商业银行杠杆效应比较研究——基于建设银行、美国银行案例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4):29-32. 被引量:1
-
10邱峰.公司财务杠杆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2013(8):103-103.
同被引文献6
-
1乌家培.电子商务——21世纪主要贸易方式[J].财贸经济,1999,20(4):58-60. 被引量:12
-
2吴国盛.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经济管理,1999,25(5):21-23. 被引量:1
-
3樊纲.论“国家综合负债”——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J].经济研究,1999,34(5):11-17. 被引量:110
-
4高晓军,郝荣堂.借鉴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探索企业筹资新思路[J].财经问题研究,1999(8):10-12. 被引量:7
-
5李俊杰.论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处置[J].金融研究,1999(6):21-27. 被引量:32
-
6王亚平.国有企业改革对利用外资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9):16-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李玉刚.债转股与企业治理结构[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5):18-21.
-
2曹玉贵.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及优化——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18):156-158. 被引量:5
-
3谢磊.外贸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和管理商转变的契机与谋划[J].求索,2006(2):36-38. 被引量:5
-
4王忠文,冯涛.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综述及我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J].学术论坛,2007,30(9):99-103. 被引量:10
-
5周备峰,张隽,夏杨杨.我国外贸代理制度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72-73.
-
6琳琳.“债转股”的理论分析及其风险防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3):56-59. 被引量:3
-
7简东平.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分析与思路选择[J].财政与发展,2002,0(10):18-20.
-
8冯炜.对国有外贸公司核心竞争力重构的战略性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2):41-43.
-
9崔守航.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及优化——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39-41. 被引量:2
-
1王少梅.市场机制的建立在于解决国企的高负债率[J].经济问题探索,1996(8):13-15.
-
2胡忠贵.关于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1):28-30.
-
3杨振华.如何解决国企高负债率[J].中外管理,1997(6):37-38.
-
4陈本昌,马宇.通货紧缩与企业高负债率[J].税务(辽宁),2000(7):12-13.
-
5钱广传.关于降低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0(6):119-119.
-
6王淇.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6):4-4.
-
7平明.国企高负债安全问题的思考[J].电子外贸,1998(12):30-32.
-
8彭凤麟.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的财务风险及其对策[J].财会月刊(合订本),2004(09B):13-14.
-
9樊五勇.国有企业“高负债”的原因及“解债”对策[J].银行与经济,2000(1):7-9.
-
10张效梅.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0(17):4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