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晨报》副刊与思想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表达自己的思想,报刊成为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媒介,也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的主要阵地。本文选择李大钊主编时期的《晨报》副刊来分析在新文化背景下,现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利用报刊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公共领域。
作者
范璐璐
姜彩杰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11年第6期264-265,共2页
News World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公共领域
李大钊
《晨报》副刊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展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2):123-128.
被引量:118
2
罗序文,周芳.
媒体:公共领域的重要形态[J]
.新闻前哨,2007(7):42-43.
被引量:1
3
彭垒.
中国近代报刊公共领域形成的首次成功尝试——邹韬奋和《生活》、《大众生活》的信箱栏目[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16-120.
被引量:6
4
哈贝马斯著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7页.
5
..《晨报副刊》“增刊”,1920-8-1.
6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J].新青年,(1919).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J.哈贝马斯.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
.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2
尤尔根.哈贝马斯,刘慧儒.
《时代》周报:兽性与人性—— 一场法律与道德边界上的战争[J]
.读书,1999,0(9):43-50.
被引量:30
3
[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13.
4
任卓宣.陈独秀先生的生平与我的评论[J].传记文学,.
5
汪辉,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435.
6
[英]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7
赖光临.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下[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532.
8
我所望于《生活》周刊的几点管见编者附言[J].生活周刊,1926,2(1).
9
本刊与民众——本刊动机的重要说明[J].生活周刊,1927,2(21).
10
并不组织新的政党[J].大众生活,1941,7.
共引文献
155
1
全会,蒋生元.
媒体公共外交视域下《高端访谈》节目研究[J]
.国际传播,2023(2):22-31.
2
刘鲁宁,刘勉,刘仁辉,万勇.
基层政务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及其影响机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2(1):72-87.
被引量:2
3
杨海平.
试论政论性报刊的繁荣与中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形成[J]
.新闻界,2007(6):102-103.
4
杨庆伟.
网络在公共领域“去封建化”潜力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11-14.
被引量:1
5
王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电视文化的不同视角[J]
.社科纵横,2006,21(5):125-126.
6
严园园.
关于公共领域的一点思考[J]
.东南传播,2007(9):30-31.
7
汪彩艳.
试论新媒体开放式传播对社会整合的负效应——以微博“谣言”传播为例[J]
.东南传播,2013(7):15-16.
被引量:2
8
夏雨霁,董娟.
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功能的崛起与演变[J]
.魅力中国,2009,0(22):171-171.
9
董德福,史云波.
早期革命党理论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朱执信为个案的研究[J]
.学术研究,2003(12):95-100.
10
曹卫东.
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J]
.现代哲学,2005(1):51-58.
被引量:25
1
王化伟.
加强学报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联系[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69-71.
被引量:1
2
樊亚平,吴小美.
“‘晨副’,我的喇叭”——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J]
.甘肃社会科学,2000(1):78-81.
被引量:2
3
员怒华.
副刊的崛起──论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J]
.教师教育论坛,1998,24(2):24-26.
被引量:1
4
吴小美,樊亚平.
理性启蒙中的《晨报》副刊——《晨报》副刊研究之二[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4):135-141.
被引量:3
5
马少刚,樊亚平.
《晨报》副刊办刊特色探析——兼论其对当今报纸副刊的启示[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02-105.
被引量:3
6
李彦东.
《晨报》的文化空间[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1-45.
7
马丽.
移动互联时代我国公民的意见表达现状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3).
8
饶向阳.
立言与传世:胡适出版之路上的歧见与追求[J]
.编辑之友,2013(5):116-118.
被引量:2
9
邹振东.
知识分子应该勇于跟官员对话[J]
.领导科学,2011(14):19-19.
10
李静,李奕萱.
启蒙之一种:《晨报》副刊的问题意识[J]
.理论学刊,2006(9):117-119.
被引量:1
新闻世界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