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黑人性”视角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长期以来黑人文化被边缘化,处于"失语"境地。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兰斯顿.休斯深入地挖掘具有黑人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将黑人方言、黑人音乐、口头文学与黑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引入诗歌。休斯的诗歌无论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还是诗歌的内容都有别于白人文学,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具有浓郁的"黑人性"。
作者
黄倩
机构地区
德州学院大外部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第6期74-75,共2页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黑即是美
黑人方言
布鲁斯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Arnold Rampersad,The Life of Langston Hughes(Vol.II),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
韩怡.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性”特征解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77-178.
被引量:3
3
何晴.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38-40.
被引量:2
4
王建新.
兰斯顿·休斯的“新美国梦”[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3):112-11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美)佐拉·尼尔·赫斯顿著(ZoraNealeHurston),王家湘.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2
黄杲〓.美国抒情诗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5
1
毕小君.
美国黑人的代言人——论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J]
.作家,2009(8):43-44.
2
刘方.
从浪漫到写实——兰斯顿·休斯诗歌的成长[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22-23.
3
丁涵,高文晏.
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重构[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6Z):53-54.
被引量:1
4
李丹艺,周小娉.
梦想三部曲——《阳光下的葡萄干》之主题解读[J]
.戏剧之家,2018(31):13-14.
5
吴霞,李宝峰.
族裔作品精神民俗相似性研究——以《喜福会》和《他们眼望上苍》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6):24-27.
1
毕小君.
美国黑人的代言人——论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J]
.作家,2009(8):43-44.
2
崔文霞.
黑色的诗行 美丽的心灵——论兰斯顿·休斯诗歌的黑人美学价值[J]
.中国电力教育,2006(S4):44-46.
被引量:1
3
程细权.
兰斯顿·休斯中晚期诗歌的矛盾性[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7(3):17-20.
被引量:2
4
包金平.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神话原型[J]
.长城,2011(2):132-133.
5
陈琳.
书写女性的声音——《紫颜色》的女性声音与交流[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S1):34-36.
6
吴宏宇.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方言与修辞[J]
.北方文学(中),2013(7):37-38.
7
胡笑瑛.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黑人文学的特点[J]
.宁夏社会科学,2008(6):222-223.
被引量:3
8
李曼曼,林娟,欧阳凤,刘静静.
论兰斯顿·休斯短篇小说中的生存困境主题[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9-70.
9
孙小红.
意象演绎的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成长之路[J]
.长城,2011(2):91-92.
10
林枫.
詹姆斯短篇小说《初秋》的文学评论[J]
.青年文学家,2011,0(23):28-28.
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