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代温病病因说对明清温病学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论述宋代医家温病病因学说对明清时期温病学形成的影响,阐明了宋代这一时期医家对温病学形成的贡献,对于恢复宋代医学本来面目,理顺温病学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郝军
严世芸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8-608,611,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上海市中医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S30301)
关键词
宋代医家
温病
病因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0
1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294
2
杨进,陆平成.
家兔“热毒血瘀证”系列动物模型的试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70-72.
被引量:26
3
梁嵘,李燕,王盛花,侯杨方,官君达.
清代温病医案488例的舌象分析[J]
.中华医史杂志,2006,36(3):131-134.
被引量:8
4
李权,陈利国.
试探气候变化对中医温病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07,28(1):81-82.
被引量:4
5
郝光荣主编.实验动物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
6
詹臻,张军峰,范媛,佟书娟,许冬青.
E-钙粘蛋白mRNA的表达与舌苔形成的关系研究[J]
.陕西中医,2007,28(8):1088-1091.
被引量:20
7
黄帝内经素问[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8
邱光明,邱隆,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21.
9
Francesco P, Matteo P, Valentina C, et al. Exploring the LPS/TLR4 signal pathway with small molecules [ J ]. Biochem Soc Trans, 2010, 38(5) :1390.
10
de Andrate Suntos PP, de Aquino AR, Oliveira Barreto, A, et al. Im- 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nuclear factor KB, matrix metallopro- teinase 9, and endoglin (CD105) in odontogenic keratoeysts, dentiger- ous cysts, and radieular cysts. [ 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 ral Radiol Endodontol, 2011, 112(4) :476.
引证文献
6
1
李萍,胡亚男,苏颖.
《伤寒总病论》中疫病探隅[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3):97-97.
2
于琦,崔蒙,李园白,刘丽红,杨阳,田野.
基于文献研究的中医温病病因病机认识的时代变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45-2248.
被引量:2
3
张李唯,张军峰,姜淼,魏凯峰,马健,詹瑧.
气营传变模型兔舌背黏膜TLR4和E-cad表达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0):2532-2535.
被引量:1
4
尚艺婉,朱旺旺,陈玉龙.
宋元之后“温病学”兴起原因探讨[J]
.光明中医,2019,34(10):1492-1494.
被引量:2
5
陈丽莹,王伟杰,冯波,陆定其,王新昌.
浅谈疏散伏热法治疗皮肌炎[J]
.浙江中医杂志,2021,56(8):596-597.
被引量:3
6
陶国水,陆曙.
清代医家周魁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诊治温证阐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9):5138-51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尹莹,顾炜,芦源.
清营汤加减对急性湿疹大鼠的干预及对大鼠皮肤TNF-α、IL-4表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7):70-74.
被引量:9
2
闫彦峰,漆文霞,刘凯.
温病下法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176-178.
被引量:7
3
马丹,史双文,沈娟娟,曹彦,张文风.
中医疫病发病与地域因素的相关性探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237-241.
被引量:5
4
陈虹宇,于静,金明秀.
金明秀教授分期论治皮肌炎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5):45-47.
被引量:1
5
李钦,王怀体,叶勇,房昉,石明洁,温伟波.
中药重剂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8):78-82.
6
徐珊琼,王鑫,高娅婷,傅俞杰,张广德.
周彩云基于“脾虚不敛”论治皮肌炎[J]
.中医学报,2024,39(6):1271-1275.
7
彭佳琪,甘逸鸿,黄硕,田丰源,谢冠群,范永升,包洁.
医疗社会史视角下浙派温病的历史演变规律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24,59(10):870-872.
8
冯茗渲,王国为,杨威,黎敬波.
2018—2022年五运六气研究领域理论进展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10):1783-1789.
9
王江丽,伍镝.
皮肌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2023,13(12):19684-19691.
1
趣谈延年益寿枸杞子[J]
.中医药通报,2007,6(3):47-47.
2
周崇仁.
论宋代医家对《伤寒论》的贡献[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6):35-40.
3
朱鹏,古继红.
《妇人大全良方》中乌梅的应用特点[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2):191-193.
被引量:2
4
薛耀明,朱波,罗仁.
六味地黄丸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925-1927.
被引量:10
5
刘学锋.
《千金方》温病病因及治法探要[J]
.陕西中医,1993,14(10):447-448.
6
朝阳.
秋冬进补,用好地黄丸[J]
.家庭中医药,2015,0(10):69-69.
7
李耀强.
六味地黄汤新用3则[J]
.中医药导报,2011,17(12):108-109.
被引量:1
8
沈烈行,徐瑞军,岳峰梅.
六味地黄丸药效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5):309-310.
被引量:7
9
沈烈行,徐瑞军,岳峰梅.
六味地黄丸的药效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3,14(5):308-309.
被引量:14
10
王兴远.
《济生方》重脾肾学术思想初探[J]
.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20(4):286-287.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