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温度T_ρ——一个新的大气热力学变量
被引量:5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7-57,F003,共2页
Meteorological Monthly
参考文献2
-
1Hong Songyou,Mon Wea Rev,1998年,126卷,2621页
-
2王竹溪,热力学简程,1978年
同被引文献47
-
1于玉斌,姚秀萍.干侵入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测绘科技动态,2003,61(6):769-778. 被引量:101
-
2廖晓农,王华,石增云,杨洁.北京地区雷暴大风日θ_e平均廓线特征[J].气象,2004,30(11):35-37. 被引量:26
-
3王艳玲,郭品文.春季北方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3):391-397. 被引量:20
-
4李任承,符长锋,吴万素.熵的演化与暴雨形成和落区的探讨[J].气象,1995,21(3):11-16. 被引量:6
-
5陈艳,寿绍文,宿海良.CAPE等环境参数在华北罕见秋季大暴雨中的应用[J].气象,2005,31(10):56-61. 被引量:63
-
6符长锋,李任承,赵振东,卢莹.广义相当位温及其扩展应用[J].气象,2006,32(3):11-17. 被引量:12
-
7张志刚,赵琳娜,矫梅燕,周宁芳,孔期.一次引发强沙尘天气的快速发展蒙古气旋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7,33(5):27-35. 被引量:21
-
8核电站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事件(HAD101/10)[M].北京:国家核安全局,1998.
-
9廉毅,安刚,王琪,倪超玉,袭祝香.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1997,8(2):197-204. 被引量:75
-
10符长锋 李任承 吴万素.广义相当位温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空军气象学院学报,1994,15(3):213-220.
引证文献5
-
1暴雪推出限量版星际争霸可动人偶玩具[J].玩具世界,2006(1):55-55.
-
2符长锋,李任承,赵振东,卢莹.广义相当位温及其扩展应用[J].气象,2006,32(3):11-17. 被引量:12
-
3张玲,张艳玲,陆汉城,寿绍文.不稳定能量参数在一次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2):192-199. 被引量:23
-
4蔡秀华,陈辉,曹鸿兴,吕文忠.影响靖宇地区温带气旋的统计分析[J].气象,2009,35(12):83-87. 被引量:3
-
5李任承,林朝旭,霍英,高万泉,李焕德,李春景.湿静力平衡温度及其在大气对流运动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2014,72(3):614-6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8
-
1吴蓁,赵培娟,席世平,范学峰.郑州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与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2008,36(5):515-519. 被引量:18
-
2张霞,王咏青,符长锋,周建群.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的熵流指数演变[J].气象科学,2007,27(5):522-529. 被引量:16
-
3崔粉娥,王咏青,李勋.2005年7月1—2日山西大暴雨中排熵指数的诊断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841-848. 被引量:5
-
4李春虎,罗哲贤,张颖娴,王咏青,崔粉娥.“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3):381-388. 被引量:9
-
5张艳玲,寿绍文,张玲,严迎春,黄亮.能量参数在南通地区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09,29(3):362-367. 被引量:3
-
6李任承,李红艳,李焕德,霍英.对流有效位能计算的新方案[J].气象科学,2010,30(1):82-86. 被引量:4
-
7赵培娟,吴蓁,郑世林,范学峰,李朝兴.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预报系统[J].气象,2010,36(2):33-38. 被引量:37
-
8肖天贵,孙照渤,葛非.四川“9.22”暴雨过程的波包分布及传播特征[J].气象科学,2010,30(2):185-192. 被引量:10
-
9孙欣,陈传雷,赵明,贾旭轩,吴晓峰.辽宁2008年3场暴雨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10,30(6):881-888. 被引量:17
-
10兰红平,李磊,马晓光.深圳单点气温的时间滞后集合预报研究[J].气象科学,2011,31(2):200-204. 被引量:5
-
1于士凡.我对《恐龙灭绝新解》的异议[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5(6):35-35.
-
2郑文钢,李洪钧,杨国韬,龚顺生.武汉上空大气密度温度的激光雷达探测[J].大气科学,1999,23(4):397-402. 被引量:12
-
3张志敏.空气密度的计算方法及误差分析[J].西山科技,1993(4):11-13.
-
4李任承,林朝旭,霍英,高万泉,李焕德,李春景.湿静力平衡温度及其在大气对流运动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2014,72(3):614-627. 被引量:3
-
5蔡东梅.浅议气温的时空变化[J].今日科苑,2010(2):264-264.
-
6邢成起,吕德徽,董治平,龙军华.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1997,19(3):76-80. 被引量:1
-
7刘攀峰.青海湖地区空气密度年变化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2):14-15. 被引量:6
-
8程艳红,陆汉城.中尺度干、湿对流影响环境场的差异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6):761-767. 被引量:1
-
9王咏薇,寿绍文,阎凤霞.E_(CAP)等环境参数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应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6):847-854. 被引量:12
-
10殷杰.大自然的恶作剧[J].大科技(科学之谜)(A),2001(4):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