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光皮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为桦木科桦木属落叶大乔木,是各类荒山迹地上的主要速生先锋树种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在地理分布、生境状况、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诸多科学研究,对光皮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概括了光皮桦的研究,并提出今后有关光皮桦的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
邹琴
机构地区
湖州市现代农业技术学校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2期43-45,共3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光皮桦
科学研究
资源开发和利用
研究方向
分类号
S792.15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36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0
1
袁安全,程宏益,洑香香.
不同家系光皮桦种子贮藏寿命差异及耐贮性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6):22-24.
被引量:7
2
郑仁华,邹绍荣,杨宗武,肖石海,傅忠华,肖晖.
光皮桦优树子代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13(2):44-48.
被引量:42
3
华标,胡一民.
速生良材——光皮桦[J]
.中国木材,1997(5):40-41.
被引量:9
4
陈伟,林镇斌,郑郁善.
光皮桦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67-71.
被引量:11
5
李建民,谢芳,张思玉,陈东华,吴奇仁.
不同干扰强度下光皮桦群落树木物种多样性比较[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59-361.
被引量:21
6
李建民,谢芳,陈存及,张思玉,肖日红,赵大洲.
光皮桦天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168-170.
被引量:73
7
郑仁华,杨宗武,肖石海,郑作孟,傅忠华,赵世荣.
光皮桦优良单株自由授粉子代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4):52-54.
被引量:19
8
董建文,陈东阳.
天然光皮桦生长特性研究[J]
.吉林林学院学报,2000,16(2):76-78.
被引量:20
9
余爱华,宋丁全,刘建锋.
用改单纯形法对光皮桦种群Logistic模型及改进模型的拟合[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59-62.
被引量:11
10
陈存及,刘春霞,陈登雄,陈东华,刘芳,李生.
光皮桦扦插繁殖试验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2):101-104.
被引量:39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徐妙珍.
林木组织培养的基础研究(一)[J]
.国外林业,1993,23(3):1-3.
被引量:3
2
郑淑珍,邝炳朝.
柚木种源抗旱性形态及解剖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2):124-130.
被引量:18
3
周国璋,苏梦云.
杉木硝酸还原酶活力、氮素贮藏与其生长的关系[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2):141-147.
被引量:11
4
徐妙珍.
林木组织培养的基础研究(二)[J]
.国外林业,1994,24(1):1-4.
被引量:2
5
李广毅,高国雄,吕悦来,杨晓民.
灰毛滨藜茎解剖结构与抗逆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16-20.
被引量:9
6
程淑婉,王改萍,丁国华,叶镜中.
杉木伐桩萌芽的氮素营养[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2):133-138.
被引量:9
7
刘德朝.
光皮桦冬季落叶穗条扦插育苗试验[J]
.林业实用技术,2005(7):19-20.
被引量:7
8
杜道林,刘玉成,李睿.
缙云山亚热带栲树林优势种群间联结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5,19(2):149-157.
被引量:197
9
樊后保.
福建三明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1):14-19.
被引量:32
10
吴子诚,王乐辉.
光皮桦选择群体特征和改良技术[J]
.四川林业科技,1996,17(4):17-28.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236
1
方乐金,方莹,叶双峰,范金牛,方太平.
光皮桦无性系当代遗传测定结果分析[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5):49-51.
被引量:2
2
邓绍林.
光皮桦人工栽培前景初探[J]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z1):39-40.
被引量:7
3
宋丁全,姜志林,郑作孟.
光皮桦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模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50-52.
被引量:1
4
黄日奎.
闽西南光皮桦不同家系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63-67.
被引量:1
5
陈伟,施季森,方镇坤,刘德朝,刘希华.
西南桦不同种源扦插生根能力比较[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4):29-33.
被引量:44
6
李盾,黄楠,王强,罗传文.
天然次生林林木空间格局及更新格局[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4-6.
被引量:21
7
雷凌菁,陈伟,耿玉敏.
光皮桦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6):51-52.
被引量:16
8
王原,吴泽民,张少杰,杨海燕,徐迎碧.
合肥环城公园城市森林群落结构与树木配置特点[J]
.中国城市林业,2004,2(6):9-13.
被引量:17
9
王贵霞,李传荣,许景伟,夏江宝.
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比较评述[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86-491.
被引量:21
10
王文菲,陈玮,徐文铎.
沈阳东陵区油松栎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2005(1):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周元满,谢正生,刘新田.
Richards函数在桉树无性系林分生长预测上的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240-243.
被引量:15
2
丁振芳,王景章,方海峰,王丽波,于景利,邹立亚,李长平.
日本落叶松家系早期选择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3):65-67.
被引量:33
3
陈奕良,谢正成,张俊红,黄华宏,童再康.
天然光皮桦树干生长特性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9,29(4):73-77.
被引量:9
4
陆玉云,宋永全.
滇南地区尾巨桉生长量预测[J]
.林业调查规划,2010,35(1):18-22.
被引量:7
5
冯元璋.
光皮桦组培苗移植技术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10,23(3):9-11.
被引量:3
6
梁跃龙,吴钦树,杨清培,余定坤,宋庆妮,刘骏.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光皮桦生长规律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10,38(4):4-6.
被引量:4
7
周凤娇,丁访军,潘明亮,朱军,吴鹏.
贵州西部地区光皮桦的生长规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9):170-173.
被引量:2
8
刘光金,黄弼昌,谌红辉,孙浩忠,马跃.
光皮桦优树选择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13(1):13-15.
被引量:6
9
邵增明.
光皮桦良种选育报告[J]
.安徽林业科技,2014,40(1):33-34.
被引量:3
10
董建文,陈慈禄,陈东阳,程保,赵大洲.
光皮桦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220-223.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
1
潘启龙,贾宏炎,杨桂芳,孙浩忠,谌红辉,劳庆祥.
光皮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与种质评价年龄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37(4):33-3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季志利,陆丽萍,葛永金,王军峰,杜有新.
不同采伐迹地光皮桦幼林生长特征分析[J]
.南方林业科学,2017,45(3):27-29.
2
詹林星.
闽西南光皮桦人工林优树选择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5):69-70.
3
潘秉林,王振宇,杨梅,刘世男.
间伐对光皮桦人工林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3):398-404.
被引量:5
4
余春和,曾珠,韦秋思,刘世男,杨梅.
不同林龄光皮桦林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相关关系[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5):54-58.
被引量:6
5
李松海,卢志锋,刘世男,杨梅,韦秋思.
不同立地条件下光皮桦人工林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5):83-87.
被引量:1
1
张艳艳,赵国先,郝艳霜,李树鹏,冯焯,柳迪,王琳.
畜禽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2016,26(1):27-29.
被引量:2
2
杨万波,兰士波,温爱亭,李红艳,马盈.
金针菇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
.安徽林业科技,2013,39(1):41-43.
被引量:9
3
陈飞飞,曾祥全,黎国运,刘斌.
乌饭树资源及扦插育苗技术概述[J]
.热带林业,2015,43(1):7-9.
被引量:2
4
黄雅琼,江永强,梁文全,陈旭健,曾诗媛,李家洲,赵仕花,阮桂文,石德顺.
陆川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优良性能的研究概况[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5):82-84.
被引量:9
5
吴国顺.
吉林省菜豆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J]
.农村科学实验,1998(1):6-6.
6
李庆录,金小平.
沙棘种植技术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3):33-34.
被引量:8
7
佘兆峰.
沙棘种植技术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4(18):200-200.
被引量:2
8
王方华,李安兴.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研究进展[J]
.南方水产,2006,2(3):66-71.
被引量:54
9
许敏,黄作喜.
瓜类单性结实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11):118-122.
被引量:4
10
樊保国.
枣果的功能因子与保健食品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5,26(9):587-591.
被引量:70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