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传播语境下议程设置作用机制的转向——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微传播媒介(如TWITTER、SNS网站等)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和手机上网的普及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力量.在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使用价值,微传播媒介的兴起使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的作用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新浪微博发起的“微博打拐”事件为例,从议程设置的主体身份解构、公众角色转变以及传播模式的效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
阮藐藐
机构地区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1年第6期36-38,共3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微传播语境
议程设置
作用机制
转向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杨善顺.
微传播时代的来临与传统媒体的利用[J]
.传媒,2009(8):69-70.
被引量:33
2
黄蓉.
论网络环境中公众的自我议程设置[J]
.新闻世界,2009(4):110-11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匡文波.
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1,23(6):47-52.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37
1
陈文敏.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谫论[J]
.新闻界,2010(6):71-72.
被引量:13
2
张继艳,黎利辉.
“微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2):12-14.
被引量:3
3
朱春阳,常惠惠.
基于微博平台的都市报竞争优势持续策略分析[J]
.新闻传播,2011(7):11-14.
被引量:4
4
黄小强.
影视节目的微博营销[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12):143-144.
被引量:2
5
成晓丽.
微时代微传播的特征及影响[J]
.青年记者,2012(4):40-41.
被引量:24
6
李安定,李巨尧.
网络议程设置与公众导向需求的融合框架分析[J]
.编辑之友,2012(4):64-66.
被引量:3
7
席倩,原慧蓉,牛梦沉,许燕飞.
基于Web2.0的微博文化产业及其盈利模式探索[J]
.电子商务,2012,13(5):18-19.
8
李安定.
网络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研究[J]
.新闻界,2012(14):40-43.
被引量:2
9
杨杰,童莉.
三网融合新加速 广电形势面面观[J]
.媒体时代,2012(10):44-46.
10
孙莹.
微时代旅游营销的新模式——旅游微博营销[J]
.新闻知识,2013(1):87-89.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28
1
刘学红.
到因特网上去冲浪——中国网上新闻媒体面面观[J]
.新闻记者,1999(9):17-19.
被引量:2
2
陈刚.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12).
3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夏铸九,王志弘等.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
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
何国平.
微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17-19.
被引量:32
6
雷启立.
“微传播”时代的文化特质[J]
.编辑学刊,2010(4):27-31.
被引量:13
7
陈文敏.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谫论[J]
.新闻界,2010(6):71-72.
被引量:13
8
王君超,郑恩.
“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4):80-85.
被引量:42
9
吴香,郑好.
由“微博打拐”看经典传播学理论适用性[J]
.今传媒,2011,19(6):101-102.
被引量:1
10
刘祎,朱颖.
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J]
.新闻记者,2011(12):30-3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卓芝琴.
“微传播”时代的品牌传播创新[J]
.新闻前哨,2012(1):74-75.
被引量:2
2
王国华,熊伟强,王雅蕾,谢宏.
联合国涉华“微传播”的舆论倾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J]
.情报杂志,2013,32(12):1-6.
被引量:1
3
李雪瑞.
微传播时代非职业信源的身份初探[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0):10-11.
4
黄克琦.
浅析“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传播机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193-19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芦婷婷.
“微传播”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品牌传播研究[J]
.图书馆研究,2013,43(6):91-94.
2
龚建花.
微传播环境下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研究[J]
.甘肃科技,2016,32(4):95-97.
3
王敏.
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对超国家议题的国内化推动--以“全球契约”的中国化推动为例[J]
.太平洋学报,2020,28(3):13-24.
1
陈艳.
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分析[J]
.赤子,2012(19):113-113.
2
尹淙淙.
浅析主持人如何正确选择表达方式[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189-189.
3
钟婧圆.
突发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以“马航失联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
4
王荣兵.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传播效果的对策[J]
.东南传播,2010(7):91-94.
被引量:8
5
刘渊,刘晓清.
信息载体对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85-87.
被引量:23
6
陈沭岸.
浅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J]
.揭阳论丛,2013(1):68-74.
7
孔延霄.
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122-122.
被引量:1
8
王玉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浅论——以甘肃人事档案管理为例[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8):317-317.
被引量:11
9
张蕊,洪金梅.
2011传播效果研究综述[J]
.东南传播,2012(8):93-95.
被引量:1
10
张会平.
可视化技术对知识转化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
.情报探索,2014(1):1-5.
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