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赖声川戏剧中的意象特征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赖声川的戏剧创作中,精致艺术和大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结合。赖声川的戏剧对观众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但其出发点在戏剧的艺术性上,这使得他的作品极好地实现了艺术和市场的兼容。在赖声川的戏剧艺术研究中,意象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本文从赖声川的经典剧作《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入手,对赖声川戏剧中的意象特征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作者
何荣智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赖声川
戏剧
意象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宝岛一村》分享:捧腹大笑与泣不成声的故事.
2
蓝天.
中华文化对赖声川现代戏剧创作的影响[J]
.戏剧文学,2010(4):82-86.
被引量:1
3
赖声川.赖声川:剧场.1[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公司.1999.
4
赖声川后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创作过程//赖声川.赖声川:剧场.1[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公司,1999.
5
赖声川.赖声川:剧场.3[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公司.1999.
6
赖声川.赖声川:剧场.4[M].台北:元尊文化企业公司.199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孙冉.
赖声川:让剧场回归到文化的深处[J]
.中国新闻周刊,2006(43):70-72.
被引量:4
2
陈中梅.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3
[美]库恩.必要的张力[M].纪树立.范岱年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4
杨桂青.赖声川--在苦中庆祝生命[N].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31日.
5
洪堡特 W 姚小平译.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三爱.论戏曲[A]..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c].中华书局,1960..
同被引文献
8
1
李鸿祥,古秀蓉.
现场性:论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J]
.华文文学,2005(5):51-55.
被引量:5
2
崔莉.
论《暗恋桃花源》中“间离”的运用[J]
.戏剧文学,2002(3):48-53.
被引量:5
3
王晶.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对传统戏剧的突破[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62-66.
被引量:14
4
沈佳梅.
经典之光照亮现实——话剧《暗恋桃花源》对《桃花源记》的创造性改编[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3):60-61.
被引量:2
5
周波.
浅析布莱希特戏剧的“陌生化效果”[J]
.青年与社会(中),2007,0(12):78-83.
被引量:2
6
汪杨文,田德蓓.
中国贝克特研究综述[J]
.江淮论坛,2010(6):185-189.
被引量:3
7
李博.
《暗恋桃花源》中的陌生化效果的运用[J]
.大舞台,2011(4):22-23.
被引量:5
8
陈皛.
释放美的钥匙——谈《暗恋桃花源》中的“间离”因素[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9):77-7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杨蓓.
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在《暗恋桃花源》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2-46.
被引量:10
2
赫兰兰.
贝克特对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影响研究[J]
.当代旅游,2017,0(11):272-27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王星月,吕乐.
陌生化效果在中西方戏剧中的对比运用——以《马拉/萨德》和《暗恋桃花源》为例[J]
.戏剧之家,2016(9):12-12.
2
夏玲,曾子芙.
《暗恋桃花源》在解构中追寻主题[J]
.戏剧之家,2017(10):8-9.
3
鲁晓明.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特征探析[J]
.戏剧之家,2017(21):40-40.
4
高嘉翼,姜吉林.
话语再造与人文重塑——《暗恋桃花源》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创新[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1):102-108.
5
张华轩宇,徐艺涵.
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J]
.戏剧之家,2018(2):11-12.
被引量:1
6
王梦潇.
析《暗恋桃花源》经典生成的必然性[J]
.戏剧之家,2020(26):4-6.
7
李光耀.
浅谈布莱希特间离法在戏剧创作中的运用——以话剧《羊脂球》为例[J]
.戏剧之家,2022(5):13-14.
8
张剑.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存在主义蕴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39(1):42-47.
9
李孝男,赵光强.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戏剧魅力[J]
.青春岁月,2019,0(11):21-21.
10
裴赟飞.
话剧《暗恋桃花源》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借鉴与创新[J]
.视听,2019,0(2):86-87.
被引量:4
1
陈皛.
释放美的钥匙——谈《暗恋桃花源》中的“间离”因素[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9):77-79.
被引量:2
2
赵辉.
两岸戏人强档联手《暗恋桃花源》 共同演绎风靡台湾20年经典舞台剧[J]
.台声,2006(12):62-63.
3
刘芳.
暗恋十年桃花源[J]
.财新周刊,2016(47):88-90.
4
赖声川.
悲、喜、快乐、忘我——关于《暗恋桃花源》的二三事[J]
.中文自修,2007(7):84-85.
5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J]
.中国西部,2009(2):12-12.
6
困困.
两个台湾人[J]
.美文(上半月),2010(12):19-27.
7
石俊.
蕴藏戏剧能量的《宝岛一村》 观赖声川新剧有感[J]
.上海戏剧,2010(3).
被引量:1
8
熊楚钰.
话剧《宝岛一村》:乡愁与包子[J]
.看世界,2012(23):76-77.
9
赵细溪.
暗恋桃花源[J]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2008(19):11-17.
10
李松寒.
生活的荒诞,成就深刻的戏剧[J]
.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2015,0(9):31-31.
戏剧文学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