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民众在参与社会监督、舆论批评的过程中,生产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成为当代中国民意舆情的重要表征。然而,流行语为什么能够传达民意?对于这一本源性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媒体认识自身在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作者 李明洁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流行语的特殊语言符号结构及其运作逻辑>(10YJA74005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3)的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载《2011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2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8、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载《2009年中国社会蓝皮书》,《2010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年版.
  • 3赵登岩.《“躲猫猫”井喷源于公众知情权受阻》,中国青年报,2009年2月18曰.
  • 4赵毅衡.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J].文艺研究,2011(1):18-27. 被引量:66
  • 5[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8-9.
  • 6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8、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年..
  • 7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年..
  • 8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0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克里安思·布鲁克斯.《悖论语言》,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54页.
  • 2William K. Wimsatt and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New York: Knopf, 1957, p. 674.
  • 3索伦·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汤晨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第8页,第286页,第2页.
  • 4克里安思·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新批评文集》,第376-395页.
  • 5Luuk Lagerwerf, "Irony and Sarcasm in Advertisements: Effects of Relevant Inappropriateness",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39, Issue 10(October 2007), pp. 1702-21.
  • 6Linch Hutchen, Irony's Edge."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lron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p. 67.
  • 7Paul de Man, "The Concept of Irony", in Blindness and Insight: Essays in the Rhetoric of Contemporary Oiticis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 8韦恩·布斯.《修辞的复兴:韦恩·布斯精粹》,穆雷等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 9Kenneth Burke, "Four Master Tropes", Kenyon Review, Autumn 1941, pp. 421-438.
  • 10A.J. Greimas, On Meaning,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p. xix.

共引文献89

同被引文献79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5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