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庭审实证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2010年载于"中国法院网"上的292件刑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问卷和数据分析,在论证了该调查取样合理化的基础上,从控辩审三方的角度分析了这292起案件的刑事庭审中暴露出来的辩护率低、刑事辩护效果差、陪审员"陪而不审"以及侦查人员和证人普遍不出庭作证等基本问题。
作者
张晶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0,共10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基金
司法部<刑事庭审实证研究>项目的资助
项目编号为09SFB2027
关键词
刑事庭审
实证研究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崔艳.
庭审网络直播“初体验”[J]
.法治与社会,2009(12):55-56.
被引量:2
2
黄婕.
“情况说明”的证据学属性分析——兼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之构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5):75-79.
被引量:17
3
肖建国,肖建光.
陪审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论参审制在中国的命运[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1):121-127.
被引量:11
4
张少林.
刑事案件中的“情况说明”之我见——与黄维智博士商榷[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15-18.
被引量:20
5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呈现的实然与回归的路径——成都地区人民陪审制度运行情况实证调查分析[J]
.人民司法,2006(7):30-3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邹樱.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98-103.
被引量:6
2
蒋安.
我国陪审制度的当代命运——对近年陪审制度研究的回顾、评析与展望[J]
.政法论丛,2000(6):8-12.
被引量:14
3
何家弘.
司法公正论[J]
.中国法学,1999(2):11-19.
被引量:194
4
蒋安.
论我国的陪审制度与司法改革[J]
.法学评论,1999,17(6):78-86.
被引量:30
5
张卫平.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下)[J]
.法学评论,1996,14(5):74-77.
被引量:33
6
左卫民,周云帆.
国外陪审制的比较与评析[J]
.法学评论,1995,13(3):58-61.
被引量:89
7
孙斌.
英国陪审制度今昔[J]
.比较法研究,1991,5(4):42-46.
被引量:12
8
黄维智.
刑事案件中“情况说明”的适当定位[J]
.法学,2007(7):153-159.
被引量:51
9
徐晖.““隋况说明’作为证据应严格规范”,载《检察日报》,2004年1月19日.
10
吴艳丽等.“刑事诉讼中的“隋况说明’应归属证人证言”,载《检察日报》,2008年9月1日.
共引文献
49
1
陈洪杰.
司法认同的期望象征 反思“无偏倚性”程序策略[J]
.中外法学,2022,34(3):744-763.
被引量:3
2
王晓.
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复兴”[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18.
3
刘晓霞.
对我国陪审制度现状的反思[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101-103.
被引量:4
4
吕静.
论刑事案件“情况说明”的定位和规制[J]
.中国检察官,2013(23):44-47.
被引量:1
5
孔鹏.
刑事案件中“情况说明”的证据属性——兼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之构建[J]
.魅力中国,2009,0(27):110-111.
6
韩宁.
“情况说明”的证据规范研究——兼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2):39-43.
7
曹志勋.
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1):121-130.
被引量:13
8
汪祖兴,赵信会.
论人民陪审制改革的模式选择——谈“混合制”陪审模式的建立[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4):83-89.
被引量:4
9
刘晴辉.
对中国陪审制度的实证研究——以某市基层法院为视角[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2-138.
被引量:16
10
郭晶.
刑事诉讼“情况说明”证据能力之再思考——以“两个证据规定”和2013年《刑事诉讼法》为背景[J]
.研究生法学,2012(5):119-13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6
1
彭小龙.
法实证研究中的“理论”问题[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4):201-224.
被引量:7
2
陈柏峰.
法律经验研究的微观过程与理论创造[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171-192.
被引量:12
3
张海,陈爱武.
她们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缘何被法院裁定驳回——基于裁定书的扎根理论研究[J]
.河北法学,2021(4):185-200.
被引量:11
4
李小方.
从狄尔泰到韦伯——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J]
.社会学研究,1988(1):78-89.
被引量:21
5
陈向明.
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
.中国社会科学,1996(6):93-102.
被引量:252
6
卢晖临,李雪.
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7(1):118-130.
被引量:340
7
刘思达.
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变迁(1979—2003)[J]
.中国社会科学,2007(2):90-105.
被引量:42
8
黄维智.
刑事案件中“情况说明”的适当定位[J]
.法学,2007(7):153-159.
被引量:51
9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C].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1:98.
10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1.
引证文献
3
1
郭晶.
刑事诉讼“情况说明”证据能力之再思考——以“两个证据规定”和2013年《刑事诉讼法》为背景[J]
.研究生法学,2012(5):119-132.
被引量:6
2
徐天然.
论刑事诉讼中“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28(2):74-82.
被引量:1
3
何永军.
法律实证研究的目的、要素与类型[J]
.地方立法研究,2022,7(5):73-8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吕静.
论刑事案件“情况说明”的定位和规制[J]
.中国检察官,2013(23):44-47.
被引量:1
2
张蕾.
依法治市视阙下法院司法审判工作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为例[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17(1):58-59.
3
杜鸣晓.
试论未列入法定形式之刑事证据的存在必要性[J]
.时代法学,2016,14(4):72-82.
被引量:6
4
魏建,王楷.
刑事诉讼中工作说明的现状分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5):113-114.
5
刘化冰.
刑事诉讼中情况说明的证据属性及规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6):64-70.
6
郝丽洁.
刑事诉讼证据法定形式之外的材料的性质作用分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6):63-64.
7
蔡伟.
《民法典》时代我国商法研究的国际性[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5(6):36-46.
被引量:1
8
黄舒琪.
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湖湘法学评论,2024,4(4):127-137.
1
王锦生.
综合运用文检技术破获重大匿名信案[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0(4):27-28.
被引量:1
2
徐继玲.
从青年教师压力现状看如何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青年人才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7):43-45.
被引量:2
3
Snehangshu Shekhar Changa,Mohammad lsmail Hossain.
关于孟加拉国卡西族社会经济特点的研究[J]
.南亚研究季刊,2001(3):74-76.
4
吴龙贵.
我们穷得只剩房子[J]
.晚报文萃,2012(17):19-19.
5
杨波,孙学刚.
辽宁东部山区生态自我修复中的植被恢复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43-145.
被引量: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