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体会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范畴。病机为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虚损,天癸将竭,阴阳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
作者
李云龙
机构地区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出处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7期472-472,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药治疗
绝经前后诸证
经断前后诸证
月经紊乱
临床表现
烘热汗出
阴阳失衡
分类号
R249.7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于琦,陈霞.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47-48.
被引量:15
2
姚玲,黎烈荣.
黎烈荣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2):20-2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程文.
绝经前后诸症发病机理与阴虚学说[J]
.陕西中医,1994,15(2):67-68.
被引量:8
2
朱雄华.
益肾燮平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5例[J]
.江苏中医,1996,17(3):19-19.
被引量:12
3
戴秀敏,陈美一,王云鹭.
更年安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5例[J]
.吉林中医药,1996,16(6):22-22.
被引量:3
4
孙良君.
灸法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J]
.中国针灸,1996,16(10):49-49.
被引量:4
5
柴丽娜.
滋阴养血潜阳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5例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1997,13(3):14-15.
被引量:7
6
武君丽.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8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06).
7
罗元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新中医,1992(07).
8
张道武,郑秀芝,王秋景.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1999,18(4):20-21.
被引量:20
9
刘风华,王沂峰,江森.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替代治疗的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9(5):382-384.
被引量:23
10
王嘉梅.
更年宁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96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3):97-97.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9
1
郭艳,邹小娟.
270例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分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28-29.
被引量:3
2
吴昆仑,都乐亦,唐苾芯,张蓉.
滋阴补肾方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42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56-57.
被引量:12
3
侯玉昆,李忠仁.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372-374.
被引量:3
4
宋雨菊,刘成全,桑锋.
王旭东教授治疗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0,30(9):759-760.
被引量:6
5
唐晓华.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方法[J]
.江苏中医药,2010,42(11):6-7.
被引量:3
6
马亮,王宗仁,南亚昀,刘华剑,刘镘利,马静.
二仙汤加味对去卵巢大鼠血压及性激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05-606.
被引量:6
7
杨文.
滋肾清心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0例[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131-131.
被引量:4
8
李倩.
安度更年汤联合尼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2,27(4):508-509.
被引量:3
9
王利芬.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
.环球中医药,2013,6(2):151-155.
被引量:35
10
李柳叶,王国华.
补肾疏肝安神方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23-2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70
1
李生强,陈淑娇,梁文娜,丁姗姗,李灿东.
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6):27-29.
被引量:12
2
邓敏,古剑雄.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30-431.
被引量:4
3
谢玲,赖仁胜,吕晔,马红.
中药延缓围绝经期卵巢衰老及功能下降机制的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05,26(9):59-61.
被引量:7
4
刘文雅,戈寒冰,王小飞.
更年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利与弊[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34-3335.
被引量:21
5
张妍燕.
加味疏肝益肾汤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妇女更年期抑郁症43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244-245.
被引量: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79-83,96-99.
7
郎景和.女性生殖健康与疾病[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79.
8
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1.
9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编.心理咨询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103.
10
Ottinger MA.Mechanisms of reproductive aging:conserved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J].ANN NYACAD SCI,2010,1204(1):73-81.
引证文献
3
1
叶婧,丁婷,王世宣.
卵巢衰老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5):419-421.
2
陆月梅,周丽佳.
综合疗法治疗卵巢早衰和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6):5331-5333.
被引量:8
3
蒋彩荣,吴昆仑.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2):1096-1100.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陈莉萍,杨鹰.
卵巢早衰中西医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82-484.
被引量:5
2
王青,陈瑶,周晶冰,谢玲,胡复艳.
中药茶方降脂粉在围绝经期高脂血症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12):3070-3072.
被引量:5
3
欧思娴.
30~40岁青年妇女卵巢早衰发病率及其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调查[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565-567.
被引量:10
4
李彦芳.
卵巢早衰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8):26-27.
被引量:1
5
刘小芹.
药物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1):82-82.
被引量:5
6
李维新.
优质护理在58例卵巢早衰患者综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2016,40(2):112-113.
被引量:3
7
吉冬梅,陈玲.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6):100-101.
被引量:2
8
宋雨菊,桑锋.
更年滋肾汤合玉女酥对雌性去势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7,36(21):5-8.
被引量:2
9
宋雨菊,桑锋.
药食合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细胞凋亡及ER表达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7,36(22):22-25.
10
魏丽,韩瑜,韩风云.
运动疗法配合心理辅导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1):3434-3437.
被引量:1
1
胡俊攀,薛晓丹,杨琦.
傅金英教授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经验介绍[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88-88.
被引量:5
2
安峥嵘,张树琴,李锦鹏.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崩漏110例[J]
.陕西中医,2004,25(11):966-967.
被引量:3
3
贾曼,徐莲薇,张婷婷,朱南孙.
朱南孙教授灵活运用“补益肝肾,疏利冲任”法治疗女性不孕症医案撷华[J]
.四川中医,2013,31(8):122-125.
被引量:4
4
谢辉,陈四明,郑纯.
郑纯妇科临床经验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2):38-40.
5
叶玉妹.
胶艾汤治疗妇女崩漏临床举隅[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0):1790-1791.
被引量:5
6
刘芳.
加味四物汤治疗血管性头痛98例[J]
.陕西中医,2005,26(7):691-691.
被引量:2
7
哈丽扎提,龚巍.
补任填冲育胞治不孕[J]
.新疆中医药,2004,22(4):6-8.
8
鲁艳柳,姚舜.
四物汤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1):53-54.
9
汪红,顾勤.
胶艾汤用药特点及对后世组方的启示[J]
.中医药学刊,2001,19(4):384-385.
被引量:5
10
于杰,牛建昭,王继峰,赵丕文,曹远奎.
从血证治法看胶艾汤的用药特点[J]
.北京中医药,2009,28(2):129-130.
被引量:5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