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文校读四则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金文中的四段文字加以校释,提出新的解释。
作者
唐洪志
白于蓝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传世文献
出土文献
金文
校释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3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杜廼松.
克罍克盉铭文新释[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1):61-64.
被引量:9
2
张亚初.
太保罍、盉铭文的再探讨[J]
.考古,1993(1):60-67.
被引量:13
3
陈平.
再论克罍、克盉铭文及其有关问题──兼答张亚初同志[J]
.考古与文物,1995(1):49-63.
被引量:8
4
殷玮璋.
新出土的太保铜器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1990(1):66-77.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J]
.考古,1974(5):309-321.
被引量:58
2
殷之彝.
山东益都苏埠屯墓地和“亚醜”铜器[J]
.考古学报,1977(2):23-34.
被引量:46
3
陈公柔,张长寿.
殷周青铜容器上鸟纹的断代研究[J]
.考古学报,1984(3):265-286.
被引量:66
4
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J]
.考古,1990(1):20-31.
被引量:100
5
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铭铜器座谈纪要[J]
.考古,1989(10):953-960.
被引量:27
6
杨锡璋.
安阳殷墟西北冈大墓的分期及有关问题[J]
.中原文物,1981(3):51-56.
被引量:57
7
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J],1990(01).
8
北京琉璃河出土西周有铭铜器座谈纪要[J],1989(10).
9
天戈.北京出土文物[M]北京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
34
1
连劭名.
两周青铜器铭文丛释[J]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1):58-70.
2
张全礼.
克罍克盉铭文研究现状综述[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1(1):1-9.
3
刘攀峰.
论西周初期召氏家族的世系[J]
.中国文字学报,2021(1):60-66.
4
殷玮璋,曹淑琴.
周初太保器综合研究[J]
.考古学报,1991(1):1-21.
被引量:15
5
孙华.
匽侯克器铭文浅见——兼谈召公建燕及其相关问题[J]
.文物春秋,1992(3):29-37.
被引量:9
6
任伟.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J]
.中原文物,2001(2):55-59.
被引量:6
7
殷玮璋.
三代年代学研究的新突破[J]
.考古,2001(1):84-89.
8
张利洁,赵福生,孙淑云,殷玮璋.
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铜器的成分和金相研究[J]
.文物,2005(6):82-91.
被引量:27
9
杨玉生.
论召公封燕及其对燕文化的影响[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6):52-59.
被引量:3
10
武振玉.
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3):82-8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36
1
王辉.
也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铜器[J]
.考古与文物,1998(5):88-93.
被引量:24
2
何琳仪.
楚王 钟器主新探[J]
.东南文化,1999(3):90-92.
被引量:6
3
焦智勤.
殷墟甲骨拾遗[J]
.华夏考古,1997(2):78-82.
被引量:3
4
董楚平.
《楚王领钟》跋[J]
.江汉考古,1995(2):68-69.
被引量:4
5
朱凤瀚.
柞伯鼎与周公南征[J]
.文物,2006(5):67-73.
被引量:75
6
张光裕.
■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J]
.文物,2009(2):53-56.
被引量:37
7
吴镇烽.
鲍子鼎铭文考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9(2):50-55.
被引量:17
8
娄博.
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J]
.飞天,2011(8):93-94.
被引量:1
9
李建生.
“梁姬”、“杨姞”及其相关问题[J]
.中国历史文物,2009(5):44-44.
被引量:8
10
侯乃峰.
鲍子鼎铭文补说[J]
.中国历史文物,2010(2):70-7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宋華強.
2011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J]
.简帛,2012(1):343-3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修东.
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解读[J]
.神州,2016,0(26):10-10.
1
白于蓝.
金文校读三则[J]
.考古与文物,2013(6):100-104.
2
王进锋.
《尚书·康诰》与西周时期的两类小臣[J]
.史学史研究,2013(2):120-122.
被引量:1
3
王素.
麴氏王国军事制度新探[J]
.文物,2000(2):77-86.
被引量:7
4
董乃斌.
出土文献和学术方略[J]
.文艺研究,2000(3):24-25.
被引量:1
5
单晓伟.
甲骨文中“徙”字及徙田问题研究[J]
.中国历史文物,2007(1):56-60.
6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开幕[J]
.新西部,2014,0(8):5-5.
7
张秀华.
从金文材料看“禋”、“柴”、“燎”三种祭礼[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2):3-4.
被引量:1
8
胡同庆.
敦煌随笔四则[J]
.丝绸之路,2004(8):14-18.
9
周海华,魏宜辉.
读铜器铭文札记(四则)[J]
.东南文化,2000(5):82-84.
被引量:4
10
张新俊.
清华简《系年》“曾人乃降西戎”新诂[J]
.中国语文,2015(5):460-464.
被引量: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