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感光材料》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4,共3页
同被引文献17
-
1雷中坚,李波阳,张炜.浅谈数码影像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11-113. 被引量:5
-
2潘晓东.基于数字水印的PDF文档版权保护技术[J].科技资讯,2007,5(35):158-159. 被引量:3
-
3杜建民,袁荣林,惠新宇.刍议数字影像的法律定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1):51-53. 被引量:4
-
4王学军.论刑事数码照相的证据特征[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52-54. 被引量:7
-
5潘国光,杨洪臣,丛英姿.数码影像证据获取的规范化探讨[M].刑事影像技术应用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33-35.
-
6吴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作品有假[N].文汇报,2010(2010-01-07):9.
-
7王斗斗.法律否终结华南虎照片风波[N].法制日报,2007(2007-11-14):8.
-
8于平平,姚素英,于俊庭,徐江涛,常晔,厉果育.用于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版权保护盲水印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0,21(4):579-583. 被引量:2
-
9陈强,郑辉昌,王应,杨平,黄友均.一种基于DCT域的数字水印算法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122-124. 被引量:1
-
10赵学军,魏才惠,卫鑫,王忠璐,罗丹,谢朝东.基于混沌与Arnold变换的小波域数字水印[J].影像技术,2011,23(1):19-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蔡能斌,邓南,黄晓春,卢宏涛,丁建勋.数字影像证据的防伪技术研究及相关系统的建立[J].影像技术,2011,23(6):29-32. 被引量:1
-
2邓南,蔡能斌,黄晓春,丁建勋,董兆立,卢宏涛.基于水印技术的司法数码影像防伪信息系统[J].中国司法鉴定,2011(5):62-64.
-
3蔡能斌,裴耀祥,姜梅.声像及电子物证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4,41(B10):152-155.
-
4张雁翔,高巍.数字影像证据采集规范化研究[J].广东公安科技,2015,23(4):43-45.
-
5文正学.浅析数码影像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217-217.
-
1冷冶夫.数码影像在中国反腐败中的作用[J].声屏世界,2012(9):9-11.
-
2邓南,蔡能斌,黄晓春,丁建勋,董兆立,卢宏涛.基于水印技术的司法数码影像防伪信息系统[J].中国司法鉴定,2011(5):62-64.
-
3郝新华.数码照相技术走进刑事照相的再思考——与王昆老师商榷[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15(3):84-86. 被引量:1
-
4郝新华.数码影像能否作为诉讼证据探析[J].政法学刊,2003,20(2):74-75. 被引量:2
-
5简讯[J].工会博览,2007(05S):45-45.
-
6冷冶夫.反腐败中的数码影像[J].视听,2012(7):43-45.
-
7李苑.物证照相中影像的真实性[J].刑事技术,2002,27(5):62-64.
-
8雷中坚,李波阳,张炜.浅谈数码影像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11-113. 被引量:5
-
9柯达诉苹果、HTC侵权[J].法人,2012(2):9-9.
-
10齐欣.数码影像技术操作篇之十八 让主体从背景中跳出来[J].照相机,2005(6):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