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价值本体视域中老子“自然”“无为”新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然、无为是老子道体的两大核心原则,在价值本体视域中重新理解自然、无为这两种哲学概念,会使我们对道体、自然、无为的相互关系产生一种全新的理解。
作者
许春华
机构地区
保定学院教务处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道体
价值本体
自然
无为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尹振环.帛书老子辨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
[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王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3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3.
4
[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
5
徐复观.中国人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刘笑敢.老子二十三章散论[M]//王博.中国哲学与易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
老子指归[M].[汉]严遵,王德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
10
曹智频,陶雪玉.
论老子“道”的历史发展[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2):56-5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赵馥洁.
朱熹“理”的价值内涵[J]
.中国哲学史,1997(4):48-53.
被引量:3
2
商戈令.
“道通为一”新解[J]
.哲学研究,2004(7):41-46.
被引量:19
3
陈长义.
庄子“道论”初探[J]
.中华文化论坛,2001(3):103-106.
被引量:2
4
孙熙国.
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J]
.哲学研究,2001(10):35-42.
被引量:8
5
何石彬.
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兼论王弼本无论对老子道本论的改造[J]
.哲学研究,2005(7):39-44.
被引量:21
6
王葆珐.正始玄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7:279.
7
郭杰.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论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J]
.文艺研究,2007(11):67-75.
被引量:3
8
刘文英.
老子道论的现代分疏与解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20.
被引量:11
9
陈赟.
道的理化与知行之辨——中国哲学从先秦到宋明的演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4):23-29.
被引量:12
10
郭树森,张吉良.
论老子的“有”、“无”和“道”[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2):49-5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27
1
刘立夫.
《老子》道论的哲学思维模式[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46-49.
2
张加才.
陈淳哲学知行论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23-28.
被引量:1
3
赵春福,鄯爱红.
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意义[J]
.齐鲁学刊,2001(2):14-19.
被引量:11
4
梁清华.
《易传》的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对中国封建法的影响[J]
.周易研究,2001(2):73-81.
被引量:3
5
王勇,段学忠,蔡新吉,孙广仁.
论古哲学到中医学精气涵义的演变与"气分阴阳"思想的传承[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1):78-80.
被引量:4
6
史广全.
董仲舒法哲学体系新探[J]
.社会科学家,2005,20(1):71-77.
被引量:3
7
赵明.
评先秦哲学中的命运观[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1):26-29.
被引量:3
8
彭学修.
缩略语“非典”成因浅探[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62-164.
9
王永智.
小康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建设初探[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137-141.
10
郑万耕.
倡导和实践逻辑分析方法的典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35-39.
1
韩振邦.
浅探庄子《逍遥游》[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2):33-34.
2
陈峰.
《道德经》中的“和”文化[J]
.中国宗教,2007(6):43-44.
3
陈琪.
《老子》有了现代版[J]
.全国新书目,2002,0(2):14-14.
4
刘继阳.
小说老子的“自然”、“无为”[J]
.好家长,2014,0(39):125-125.
5
范世珍.
略谈老子“自然无为”的政治理念[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6-29.
6
周炽成,邓魁.
求真与求道──老子人生哲学新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2):7-10.
被引量:2
7
徐惠茹.
由《易》而出的“中”道价值观[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1-54.
被引量:1
8
潘淑鸿.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6-48.
被引量:3
9
黄忠晶.
老子“道”的社会意义[J]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24-27.
10
周益锋.
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智慧——解析《老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65-68.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