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寻求本义--文学与经学的二维阐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世纪西方阐释学思想传入中国以来,用阐释学理论重新认识文学作品成为热门话题。其实中国古代也有非常丰富的阐释学理论,宋人的尚意阐释学即是其中之一。宋代疑古辨经思潮大兴,宋人扬弃前人注疏,笃信同一性理想,将恢复作者写作时的原意作为阐释的最终目标。通过据文求义、深观其意、明于比兴等途径寻求《诗》之本义。并将《诗经》作为政治道德教化工具。
作者
阮怡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关键词
《诗本义》
宋代疑古辨经思潮
文学角度
经学角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宋·朱熹.《吕氏家塾读诗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4年版,卷首.
2
《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2页.
3
牟世金,陆侃如.《文心雕龙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90页,第390页.
4
宋·司马光.《传家集》,四库全书影印本10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2页.
5
宋·姚勉.《雪坡舍人集》豫章丛书本,豫章丛书编刻局1912年版,卷三十七.
6
《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3页,第2747页.
7
清·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卷一0九.
8
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9
Hirsh, Jr. , E. D. ,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67, p. 242.
10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216—217页,第2620页,第3010-3011页,第3022页,第177页,第93页,第162页,第199页,第3333页,第814页,第1344页,第176页,第2631页,第2755页,第2086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共引文献
32
1
张毅.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02(4):70-78.
被引量:5
2
陆德海.
论“文从字顺”的曲解与误读[J]
.文艺理论研究,2007(6):88-94.
被引量:1
3
张希峰.
毛诗故训辨正(六篇)[J]
.中国文化研究,2008(4):141-144.
4
崔自默.
心鉴: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根基[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1):35-41.
5
王祥伟.
五兆卜法考略[J]
.敦煌学辑刊,2009(2):39-50.
被引量:1
6
孙纪文,郭丹.
论“宗经立义”[J]
.文学遗产,2009(4):4-12.
被引量:1
7
王进锋.
说“王臣”——兼论西周分封制的统治功能[J]
.人文杂志,2009(6):138-144.
被引量:7
8
李永强.
宋代绘画中的穷款、隐款现象研究[J]
.东南文化,2010(1):117-120.
被引量:4
9
张奎志.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家族相似”[J]
.江海学刊,2010(3):204-209.
10
司冰琳.
中国古代琴僧现象的文化解读[J]
.中国音乐学,2010(4):15-19.
被引量:4
1
苏桂宁.
伦理价值与中西方古代文学批评[J]
.中国比较文学,1994(1):79-90.
2
黎臻.
经子与文学研究——谈刘师培《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4):58-59.
3
骆晓倩.
千载之下有知音——论中国古代诗歌阐释学中的同一性理想[J]
.社会科学研究,2007(2):184-187.
4
周裕锴.
试论宋代诗歌阐释学的主要倾向及其重心的演变[J]
.中国学术,2003,4(2):133-162.
5
杨雨晨.
论明人戏曲批评中风情与教化的矛盾[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9):32-33.
6
吕斌.
“兴、观、群、怨”浅探[J]
.中国韵文学刊,1998,12(1):91-93.
被引量:1
7
周群华.
文学与经学的交流——以汉赋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63-66.
8
康学伟.
论郑玄《毛诗笺》的文学成就[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5(1):8-14.
9
李光生.
去意尚味——南宋中后期诗学阐释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82-86.
10
郭全芝.
《毛诗后笺》的经学色彩[J]
.古籍研究,2002(3):17-19.
当代文坛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