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寻求本义--文学与经学的二维阐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20世纪西方阐释学思想传入中国以来,用阐释学理论重新认识文学作品成为热门话题。其实中国古代也有非常丰富的阐释学理论,宋人的尚意阐释学即是其中之一。宋代疑古辨经思潮大兴,宋人扬弃前人注疏,笃信同一性理想,将恢复作者写作时的原意作为阐释的最终目标。通过据文求义、深观其意、明于比兴等途径寻求《诗》之本义。并将《诗经》作为政治道德教化工具。
作者 阮怡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宋·朱熹.《吕氏家塾读诗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4年版,卷首.
  • 2《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2页.
  • 3牟世金,陆侃如.《文心雕龙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90页,第390页.
  • 4宋·司马光.《传家集》,四库全书影印本10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2页.
  • 5宋·姚勉.《雪坡舍人集》豫章丛书本,豫章丛书编刻局1912年版,卷三十七.
  • 6《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3页,第2747页.
  • 7清·朱彝尊.《经义考》,中华书局1998年版,卷一0九.
  • 8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 9Hirsh, Jr. , E. D. ,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Yale University, 1967, p. 242.
  • 10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第216—217页,第2620页,第3010-3011页,第3022页,第177页,第93页,第162页,第199页,第3333页,第814页,第1344页,第176页,第2631页,第2755页,第2086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共引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