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反对主观主义的过程。首先,反对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反对主观主义。最后,反对主观主义既要重视实践经验,又要注重理论创新。
作者
郝丽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76,共3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主观主义
分类号
B17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7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王伟光.
论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J]
.哲学研究,2008(7):3-11.
被引量:22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5.
7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毛泽东书信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166页.
2
.《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9年..
3
.《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卷第931页、第4卷第1430页,第2卷第641-643页,第3卷第923页.
4
艾思奇.2007年a.《大众哲学》(修订本),人民出版社.
5
艾思奇.2007年b.《艾思奇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
6
黄楠森.1987年.《哲学通俗化的榜样》,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中央党校出版社.
7
任继愈.1997年.《艾思奇在旧大学普及新哲学的功绩》,载《人民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8
《人民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199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9
王丹一,卢国英,叶佐英.1985年.《艾思奇年谱》,载《一个哲学家的道路》,云南人民出版社.
10
秦廷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之镜与实践创新——“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侧记[J]
.哲学动态,2008(2):94-9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6742
1
张新华,刘开寿.
贯彻民主集中制与发扬党内民主简论[J]
.理论与改革,2002(3):53-56.
2
沈传亮.
“一把手”监督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3(5):67-70.
3
熊启珍.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27-32.
被引量:6
4
彭春雷.
邓小平战争与和平思想的现实意义[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25(5):500-501.
5
沈传亮,胡莹.
论邓小平与创新行为实现机制的构建[J]
.理论与改革,2002(1):87-89.
被引量:1
6
逄先知,李捷.
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诞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形成过程(下)[J]
.党的文献,2002(6):19-30.
被引量:6
7
乔榛.
马克思分工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范式[J]
.经济学家,2005(3):36-42.
被引量:13
8
周建波.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4):26-29.
被引量:5
9
刘湧.
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形态初探[J]
.贵州社会科学,2005(6):49-52.
被引量:1
10
常艳娥.
改革《军人心理学》教学 促进学员素质和谐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4):80-82.
1
陶德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学术月刊,2003,35(11):8-13.
被引量:21
2
陈柏灵.
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J]
.刊授党校,1994,0(2):9-13.
3
郭建宁.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6):20-27.
被引量:15
4
商振泰.
毛泽东对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z1):37-39.
5
舒炜光.
知识论中的反传统——波普尔《客观知识》简介[J]
.哲学动态,1986(12):37-40.
6
王金福.
实践与规律四题[J]
.唯实,1994(5):7-10.
7
杨思基.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探讨[J]
.山东社会科学,2013(3):81-92.
被引量:1
8
王若水.
形而上学还是唯物辩证法?——再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J]
.哲学研究,1960(3):17-28.
被引量:1
9
商英伟,苏振富.
坚持战斗的唯物论和革命的辩证法的科学统一[J]
.福建论坛,1983(1):8-13.
10
桑明旭.
解释学与“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立场[J]
.湖北社会科学,2016(9):5-10.
被引量:3
理论学刊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