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新时期女性文学悲剧色彩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诸多名家在分析新时期女性文学时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新时期女性文学总是透着或多或少的悲剧色彩。其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的男权文化和女性自身特质的劣势。
作者
刘婕
机构地区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1年第1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新时期女性文学
悲剧色彩
社会和历史根源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家伦.
“几乎无事的悲剧”──铁凝小说的女性悲剧[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42-44.
被引量:3
2
雷鸣.
悲悯与救赎:女性性别自我指认的呐喊——王安忆、铁凝性爱小说合论[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76-80.
被引量:2
3
西慧玲.
女性悲剧的解锁者——徐小斌系列女性小说探析[J]
.当代文坛,2001(5):35-38.
被引量:5
4
魏 兰.
为女性的隐痛而创作——铁凝小说创作的另一种解读[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1):81-85.
被引量:3
5
杜芳.走出自我心灵的牢笼--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中女性形象的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36-39.
6
朱润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张抗抗.
我们需要两个世界[J]
.文艺评论,1986(1):57-61.
被引量:68
2
陆星儿.
心灵与文学的相伴相辅[J]
.文学评论,1992(1):44-47.
被引量:6
3
王绯.
女人:在神秘巨大的性爱力面前——王安忆“三恋”的女性分析[J]
.当代作家评论,1988(3):99-104.
被引量:24
4
郝雨.
欲的突围与溃败──评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J]
.小说评论,2000(5):32-36.
被引量:10
5
铁凝.生活的馈赠[J].萌芽,1984,1.
6
董之林.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2).
7
雷达.女性命运和心灵的吟味[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6).
8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谢地坤等译,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132页.
9
约·福尔斯:《哈代与巫婆》,《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0
韩石山:《凡俗的魅力》,《书评30家》,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共引文献
8
1
张爱民.
商业性与故事性的二重奏[J]
.枣庄学院学报,2005,22(4):5-8.
2
张爱民.
浪漫与悲情——海岩小说艺术谈[J]
.滨州学院学报,2005,21(4):83-85.
3
王慧.
“末日审判”下的“爱”与“美”——论徐小斌《羽蛇》中的母女关系[J]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3):47-50.
4
冯万红.
论铁凝的女性书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8):77-79.
5
平慧峰.
农业合作化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心态观照[J]
.文学教育,2012(18):13-15.
6
翟玲玲.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飞(素质教育),2013(10):348-349.
7
颜梦艺.
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探讨《羽蛇》中女性的生存困境[J]
.青年文学家,2013(11):65-66.
8
李志茹.
关于革命时期女性悲剧命运的独特反思——以马晓丽的《云端》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8).
1
李丽妍.
艾米莉——一朵枯萎的玫瑰[J]
.长城,2010(10):148-150.
被引量:1
2
田艳芳.
刘勰之文观以人的角度浅析[J]
.长安学刊,2015,0(2):144-146.
3
夏子.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民间意识[J]
.湖南社会科学,2001(3):102-104.
被引量:4
4
彭昌柳.
新旧南方的矛盾化身——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45-47.
被引量:6
5
刘卓,彭昌柳.
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23-225.
被引量:32
6
陈超.
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看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南方旧文化[J]
.山花(下半月),2009(11):133-135.
7
张典.
鲁迅的个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55-60.
8
张军.
电影文学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方式[J]
.电影文学,2011(18):8-9.
9
彭文良,木斋.
魏晋南北朝赋的演进历程[J]
.天中学刊,2006,21(1):72-77.
10
江冰.
“纪实小说”前景质疑[J]
.文学评论,1989(2):153-154.
文教资料
2011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