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使”字句的动力意象图式考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依据Talmy(2000)提出的动力意象图式理论,从动力和致使情景的角度对"使"字句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特性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寻求其内在的动力因素和相应的语义参项,建立了"使"字句的动力意象图式系统,把"使"字句分为两大类型和两种变化式,为从动力的角度进一步研究汉语致使句式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作者
刘燕君
机构地区
北京华文学院华文教育处
出处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第2期54-65,共12页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关键词
动力意象图式
致使
事件
动力体
对抗体
分类号
H193.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刘忠华.
浅谈现代汉语“使”字句的特点[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31-33.
被引量:5
2
梁晓波,孙亚.
致使概念的认知观[J]
.外国语,2002,25(4):38-45.
被引量:18
3
项开喜.
汉语的双施力结构式[J]
.语言研究,2002,22(2):70-77.
被引量:35
4
施文志.
“使”字句的结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5):64-66.
被引量:2
5
程琪龙.
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
.现代外语,2001,24(2):121-132.
被引量:58
6
李大忠.
“使”字兼语句偏误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1):77-80.
被引量:28
7
Talmy 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2000
8
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I: Descriptive Application[]..1991
9
Talmy L.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Cognitive Science.1988
二级参考文献
52
1
文旭.
论语言符号的距离拟象性[J]
.外语学刊,2000(2):71-74.
被引量:49
2
沈家煊.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2):1-7.
被引量:75
3
程琪龙,王宗炎.
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J]
.语文研究,1998(1):26-30.
被引量:8
4
张国宪.
语言单位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现象[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77-87.
被引量:26
5
邓守信,廖秋忠.
汉语使成式的语义[J]
.当代语言学,1991(3):29-35.
被引量:19
6
王寅.
再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象似性的理据[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4-7.
被引量:112
7
江蓝生2000 .汉语使役与被动兼用探源,《近代汉语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
8
Saeed,J.1997/2000.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
志村良治 江蓝生 白维国.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0
Chafe, Wallace. 1970.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共引文献
124
1
胡瑞琦.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于副词“立刻”与“马上”的偏误分析[J]
.作家天地,2020(15):62-64.
被引量:1
2
徐萌敏,李福印.
汉语使能致使情景表征的语义类型实证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19(2):91-105.
3
张新华.
论兼语式系统及其语义机制[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34-51.
被引量:1
4
胡邦岳.
“反转使役句”句法、语义、语用及其互动[J]
.语言学论丛,2020(2):195-216.
被引量:1
5
刘云.
北京话多功能标记“让”的历时演变[J]
.语言学论丛,2018,0(2):166-190.
被引量:1
6
赵世芳.
言语使令类兼语句小类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40-41.
7
魏会平,霍纪超.
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2008(22):41-43.
被引量:1
8
蒋世强.
英汉致使表达的差异[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64-65.
9
邓渝.
兼语句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50-52.
被引量:6
10
陈全献,张超清.
英语使动句式研究范式分析[J]
.大家,2010(24):117-117.
1
袁红梅.
情感隐喻的动力意象图式分析——以“愤怒”、“悲伤”和“恐惧”隐喻为例[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4):172-175.
被引量:2
2
岳好平,匡蔷.
动力意象图式理论视域下通感隐喻的意义构建[J]
.云梦学刊,2011,32(5):135-138.
被引量:1
3
张硕.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63-64.
被引量:1
4
郭姝慧,赵金铭.
现代汉语致使句式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5(3):143-143.
被引量:2
5
赵婧嫒.
汉语使令表述的日语非使役翻译——以“让字句”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2012,0(15):172-172.
6
王燕.
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致使句式习得研究[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33(5):98-101.
被引量:1
7
熊仲儒.
致使范畴“以”与“以”字处置[J]
.语言科学,2012,11(1):15-25.
被引量:1
8
夏莲茹.
图式理论在语言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
.文学教育,2009(17):81-82.
9
胡琰,苏晓军.
L·Talmy的认知语义观评述——兼与Langacker和Lakoff理论的比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4):12-14.
被引量:8
10
吴胜伟,程家才,孙秀银.
重动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
.铜仁学院学报,2015,17(5):150-154.
海外华文教育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