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红段子”的分类特点和时代意义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红段子"是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人们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弘扬主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新力量。本文就红段子的内涵和特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作者
房慧
樊明方
机构地区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11,16,共5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红段子
主旋律
新力量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倪洋军.让“红段子”红遍全中国.中国文明网.www.wenming.cn ,2009-09-18 .
2
何忠洲.古有唐诗三百首今有短信红段子[N].衡阳日报,2010-02-22(6).
3
]赵经纬.“红段子”开辟三网融合新阵地.通信世界网.www.cww.net.cn,2010-02-11.
4
何忠洲."红段子"来了[N].南方周末,2010-2-11(1).
5
陈建.清扫”黄黑”毒瘤“红段子”直接影响6千多万.人民网.www.people .com.en, 2010-03 - 16.
6
谢麟振,倪健中.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共引文献
2
1
洪涛.
浅谈“红段子”现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12-13.
2
田轶.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红段子”现象分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98-10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0
1
韦华.
“讲段子”: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策略[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90-93.
被引量:8
2
连娜.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J]
.新闻界,2011(3):23-25.
被引量:4
3
李克钦.
“段子文化”浅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40-41.
被引量:8
4
朱虹.新媒体十论[N].人民日报,2010-07-30(12).
5
杜文澜.古谣谚·凡例[M].上海:中华书局,1958:4.
6
梁尚龙.有手机的地方,就有"红段子"[N].南方日报,2011-06-29(3).
7
赖竞超,周志坤."创先争优红段子大赛"本月10条优秀红段子选出[N].南方日报,2012-03-20(6).
8
陈玉明,何宗渝.“红段子”引领时代新风,两会上好评如潮[EB/OL].(2010-03-11)[2014-03-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11/content-13153029.htm.
9
佚名.十七大报告解读: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EB/OL].(2008一01-03)[2014-03-15].http://news.sina.com.cn/c/2008-01-03/091014657136.shtml.
10
尹韵公:三中全会明确文化体制改革“以人民为导向”[EB/OL].(2013-11-12)[2014-03-15].http://theory.people.tom.cn/n/2013/1112/c148980-23519128.html.
引证文献
4
1
许振波,蒋亚梅,吴洁.
从“红段子”看先进文化传播创新[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4,24(5):82-85.
被引量:1
2
王芳,雷艳云.
我国段子文化研究之进程、主题、视角与方法[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68-74.
3
田方林,魏榛.
网络红段子的本质特征及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启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2.
4
田方林,魏榛.
网络红段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1,38(2):126-12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芳,雷艳云.
我国段子文化研究之进程、主题、视角与方法[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68-74.
1
刘雯,黎万和.
论“红段子”的价值及其传播[J]
.新闻界,2010(5):54-55.
被引量:2
2
连娜.
“红段子”的传播学解读[J]
.新闻界,2011(1):22-24.
被引量:3
3
管仕廷.
红段子:主流文化传播的新形态[J]
.传承,2011,0(9X):4-5.
被引量:1
4
高岩.
从两会“红段子”看我国的新媒体文化建设[J]
.东南传播,2011(6):30-31.
5
连娜.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J]
.新闻界,2011(3):23-25.
被引量:4
6
周杏坤.
红段子:网络文化与官方话语的交融[J]
.新闻爱好者,2010(8):119-119.
被引量:1
7
喻季欣.
新媒体写作谈之五 由“微”而“威”的“威动力” 手机媒体红段子的写作特色[J]
.新闻与写作,2010(8):86-88.
被引量:2
8
严英.
让“红段子”堵住低俗不良信息[J]
.中华魂,2010(12):38-38.
9
张远笛.
“红段子”短信的传播效果分析[J]
.新闻世界,2011(11):112-113.
被引量:1
10
宋洪川,高超.
出版社应对数字出版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11(45):89-90.
被引量:6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