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杨亚洲的电影《大太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影《大太阳》讲述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是重建要居住的家园,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死亡的阴影始终威胁劫后余生的人们。影片中的银杏患上了"蛹式精神病",就是典型的震后心理反应。最后在家人的关爱之下,银杏恢复了健康,在废墟之上重享"人伦"之乐。影片同时向世人展示了,只要团结一致中国人可以战胜一切天灾人祸,"人定胜天"的理念将世代流传。
作者
李波
机构地区
商洛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6-67,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关键词
杨亚洲
《大太阳》
人伦之和
“人定胜天”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苏)车尔尼雪夫斯基(Н.Г.Черныщевский)著,周扬.生活与美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
彭文祥.
儒家文化与家庭伦理剧的创作[J]
.中国电视,2007(8):24-27.
被引量:6
3
戴清.
人伦之和的主调与变奏——近年中国都市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审美文化批评[J]
.当代电影,2005(2):119-122.
被引量:20
4
孔海洋.
迷狂魂灵的温情拯救和苦难的诗意表达——电影《泥鳅也是鱼》的审美文化分析[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74-77.
被引量:3
5
李翌.
焦虑与救赎——论新时期神秘主义小说思潮[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37-4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尹鸿.
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4):1-7.
被引量:70
2
何西来.
道德中介论[J]
.文学评论,2002(2):19-26.
被引量:17
3
许建.
试析韩剧获得市场成功的原因[J]
.中国电视,2005(10):73-76.
被引量:3
4
佘世红.
视觉盛宴与温暖人情的有机融合——论中国电视文化背景下“韩剧”的魅力[J]
.理论与创作,2005(6):26-29.
被引量:2
5
[2]马奇.西方美学史资料汇编(下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00.
6
[3]姚佳佳.杨亚洲用细碎生活造催泪弹[EB/OL].http://ent.sina.com.cn/m/c/2006-04-18/14381053920.html.
7
宋希仁.《事庭伦理新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
8
戴清.《家庭伦理电视剧:大众情感的镜子》[N].《中国艺术报》,2004年10月29日.
9
(美)卡伦·荷妮(KarenHorney)著,陈收.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10
仲呈祥.
《牵手》牵心[J]
.中国电视,1999(6):10-1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7
1
李雪梅.
近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文化探析[J]
.电影评介,2007(17):54-55.
被引量:4
2
刘艳.
对家庭题材类韩剧的文化反思[J]
.电影评介,2007(20):15-16.
被引量:3
3
张祖群.
边缘人群的身份缺失与“性”表达——《泥鳅也是鱼》偶感[J]
.电影评介,2014(4):1-6.
4
董楠,赵婧怡.
电视剧《亲兄热弟》的人物关系解读[J]
.当代电影,2007(5):98-100.
被引量:1
5
贺艳.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的“父子之伦”及其文化意蕴研究[J]
.中国电视,2008(2):35-38.
被引量:1
6
曹晓华.
论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神秘叙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47-48.
7
王淏清.
我国家庭伦理剧的叙事特点探析——以《金婚》、《王贵与安娜》和《咱爸咱妈六十年》为例[J]
.东南传播,2010(1):104-106.
被引量:3
8
李洁.
中韩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差异——以《黄手帕》、《金婚》为例[J]
.东南传播,2010(1):107-108.
被引量:2
9
王黑特,乌日娜.
从《婆婆来了》看新时期婆媳剧的叙事策略[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4):57-58.
被引量:3
10
虞慧超,董从斌.
简析家庭伦理剧的审美诉求[J]
.文教资料,2011(12):104-105.
同被引文献
2
1
张杰,文卫华.
试论杨亚洲影视作品的人生意识[J]
.电影文学,2011(6):42-43.
被引量:2
2
宋红岩.
废墟之上的民族精神与生命力量——评电影《大太阳》[J]
.电影评介,2011(14):33-3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朴明珠.
解读《大太阳》[J]
.才智,2013(9):217-217.
1
李娜.
浅析《大太阳》祭奠与重生主题的多重表现[J]
.电影文学,2011(14):56-57.
2
艾中信.
悲天悯人——徐悲鸿研究之二[J]
.美术研究,1980(1):51-58.
被引量:7
3
滕云.
民歌就得唱起来[J]
.北方音乐,2007,27(12).
4
朴明珠.
解读《大太阳》[J]
.才智,2013(9):217-217.
5
深入批邓 抗震救灾 团结战斗 人定胜天[J]
.人民音乐,1976(4).
6
冯锦芳,杨亚洲(答),王淳(整理).
《大太阳》导演杨亚洲创作答问[J]
.电影艺术,2011(4):30-33.
7
程仿.
炽热光芒熨帖灵魂深处的柔软——电影《大太阳》映射的汶川抗震救灾精神[J]
.四川戏剧,2011(3):17-19.
8
赵馥敏.
从新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表演观念[J]
.北方音乐,2014,34(4):85-85.
被引量:1
9
潘月华.
感动这一刻——纪念汶川大地震[J]
.黄河之声,2008,0(11):40-40.
10
张力曼.
无论[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3(12):49-49.
电影文学
2011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