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孙中山宪政思想中的国民大会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民大会是孙中山基于直接民权、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等理论,在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影响下出于济欧美代议政治之穷与矫正选举制度之弊的考虑,在中央设计一个与外国议会不同的机构来代表国民全体,通过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产生与管理中央政府的政体设计。孙中山构想中的国民大会抽象无形与具体有形的双元特质,造成了直接民权与代议政治的鸿沟、政权机关与治权机关的内在张力、无法消除以政治整合替代社会整合应对危机所产生的弊端等痼疾,并成为日后宪草或宪法中"一个国大、各自表述"的原点和焦点。
作者 李云霖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235,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333页.
  • 2《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2页.
  • 3《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62页.
  • 4《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53页.
  • 5《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8页.
  • 6《孙中山全集》第7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68页.
  • 7胡汉民.《总理全集》第1集,民智书局1930年版,第1026页.
  • 8李云霖,欧志文.国民大会:在有形与无形之间[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32-35. 被引量:1
  • 9李云霖.近代中国议会制度的历程、特质与启示[J].政治与法律,2011(3):134-14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40

  • 1许宗力.法与国家权力[M].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158-159.
  • 2蔡定剑.《能否向公众公开政府预算》,2007年3月12日《新京报》.
  • 3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725页.
  • 4冯桂芬.《校邰庐抗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3页.
  • 5孙中山.自治制度为建国之础石[A].孙中山全集:第3卷[C].上海:中华书局,2006:335.
  • 6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A].孙中山全集:第9卷[C].上海:中华书局,2006:128-129.
  • 7周阳山.国民大会与权能区分说的厘清[A].自由宪政与民主转型[C].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79.
  • 8贺家才.国民大会之研究[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223-224.
  • 9政治协商会议资料[M].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44-246.
  • 10政治协商会议资料[Z].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82.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44

  • 1夏良才.孙中山与基尔特社会主义[J].近代史研究,1991(2):169-186. 被引量:7
  • 2李世平,陈廷湘.论大革命时期我党关于“国民会议”的主张[J].近代史研究,1984(2):22-47. 被引量:6
  • 3孙宏云.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J].广东社会科学,2007(1):113-119. 被引量:8
  • 4王杰.《孙中山研究》[A].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C].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94-529页.
  • 5闵斗基:《孙文研究的最近动向》,Harold Z.Schiffrin:《孙文评传》,闵斗基译,首尔:知识产业社,1990年.
  • 6周兴梁:《孙中山与国民会议运动》,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 7柳镛泰:《1919-1924年中国各界的职业代表制探索:国民会议召集论的形成过程》,首尔大学校东洋史研究室编:《中国近现代史的再照明》,首尔:知识产业社,1999年.
  • 8《在沪举办茶话会上的演说》(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全集》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28页.
  • 9朴志洙:《20世纪初中国大众集会的发展与国民大会的形成》,首尔大学校历史教育科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 10《建国方略》(1917-1919),《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05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