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尔课程理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专家多尔的多尔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课程目标上,避免还原性、外设性、封闭性和再现性,用“背景性认识”代替“技术性认识”,通过以发展的、合作的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责任感、创造性和灵活性等素质;在课程内容上,
作者
刘琪
机构地区
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第7期86-87,共2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
课程理论
体育课堂教学
价值分析
多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
课程目标
适应能力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郝德永.
课程认识论的冲突与澄清[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15-19.
被引量:18
2
黄文涛.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3):32-36.
被引量:27
3
解学仁.
后现代课程观与教师角色转变[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0-8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胡田庚,刘丽华.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启示[J]
.社科纵横,2008,23(9):136-137.
被引量:2
2
陈建华.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1998(2):1-6.
被引量:73
3
王治河.
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
.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被引量:131
4
金吾伦,王维.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统合的问题[J]
.理论视野,2001(5):18-23.
被引量:8
5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6
6
钟启泉,有宝华.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7.
被引量:168
7
杨九民,吴丽娟.
后现代教育观对教材结构设计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9):155-156.
被引量:5
8
沈秋红.
多尔课程观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04-107.
被引量:2
9
韩淑萍.
“平等中的首席”之考辨[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6-18.
被引量:6
10
张秀,朱德全.
从现代到后现代:课程观的演变——解读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5):9-11.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61
1
吕朝阳.
后现代课程观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影响[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1):30-32.
被引量:2
2
周林兴,苏君华,高建青.
后现代主义给档案学课程研究带来的启示[J]
.图书情报知识,2005,22(3):53-55.
被引量:3
3
杨九民,吴丽娟.
后现代教育观对教材结构设计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9):155-156.
被引量:5
4
朱沛雨.
后现代视野下的教师角色及其培训[J]
.继续教育研究,2005(5):69-72.
被引量:2
5
沈秋红.
多尔课程观及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04-107.
被引量:2
6
孙振东.
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
.教育学报,2006,2(2):11-24.
被引量:43
7
潘新民,张薇薇.
必须走出后现代知识观——试论科学知识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
.教育学报,2006,2(4):18-21.
被引量:20
8
申燕.
后现代精神与后现代课程观[J]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3):1-4.
被引量:4
9
韩淑萍.
“平等中的首席”之考辨[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6-18.
被引量:6
10
周险峰.
教育文本理解的尺度:一种解释学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4):25-31.
被引量:15
1
张健.
刍议“泰勒原理”与我国新课程改革[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7):8-9.
2
李忠义.
物理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J]
.学周刊(下旬),2011(1):147-147.
3
张建华.
浅谈新课程下化学学习方式的变革[J]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2):68-68.
被引量:1
4
徐蕾.
美国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13(15):145-146.
被引量:1
5
王工一.
多尔“4R”理论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77-78.
6
谢登斌.
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
.广西高教研究,2001(5):111-112.
被引量:19
7
蓝同磊.
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及其评价[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97-100.
被引量:13
8
史学正,徐来群.
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68-70.
被引量:39
9
罗刚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路径与指导[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3(9):33-34.
被引量:2
10
陈丹.
去“工作室情结”,做自己专业成长的主人[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3):51-52.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