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皮肤黑素成因分析与美白祛斑化妆品的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探讨了皮肤黑素细胞的生成与代谢、阻止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测定AA2G等几种典型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建立了美白祛斑效果的功效评价体系。实验表明40%光甘草啶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同时开展了高效安全的美白祛斑化妆品配方研究,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
欧霖拱
机构地区
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
出处
《福建轻纺》
2011年第6期22-26,共5页
The Light & Textile Industries of Fujian
关键词
皮肤黑素
美白剂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分类号
TQ658.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4
1
李咏悦,陈雅英.
熊果苷在化妆品中的用途[J]
.日用化学工业,1995,25(6):31-33.
被引量:11
2
韩强,林惠芬,朱玲莉.
几种中药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J]
.香料香精化妆品,1998(4):22-24.
被引量:19
3
肖子英.应用化妆品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4
徐璐敏,林伟萍,卢碧霞,张国勇.
复方积雪草苷乳膏的制备与应用[J]
.中国药师,2002,5(5):269-26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鹤纪介登.平松保造.应用药理[M].,1973,7.83343.
2
宋廷生.
发展中国特色的天然化妆品[J]
.日用化学工业,1990,20(6):29-3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0
1
李英.
浅谈中药川芎的开发现状及前景[J]
.继续医学教育,2008,22(4):32-34.
2
龚盛昭,杨卓如,杨惠波.
川芎微波提取工艺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5(2):26-29.
被引量:3
3
韦玉娜,李丹妮,练鸿振.
合成熊果苷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J]
.化工时刊,2005,19(7):11-14.
被引量:5
4
陈清西,林建峰,宋康康.
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2):274-282.
被引量:75
5
侯嘉,马逾英.
传统中药川芎的开发利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11-713.
被引量:12
6
刘心同,汪庆祥,高宏伟.
伏安法测定化妆品中熊果苷[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44(3):209-211.
被引量:9
7
陈慧,王玮蓁.
积雪草苷在皮肤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64-65.
被引量:8
8
赵景联.
功能性化妆品药物研究及其应用[J]
.陕西化工,1998,27(2):3-6.
被引量:10
9
马燕燕,鲁晓翔.
龙井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141-143.
被引量:2
10
陈玲娟,唐雪娟,赵良忠,刘进兵.
5-(4-(2-甲氧二氧)苯烯)-2-硫代噻唑-4-酮对雪莲果中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
.食品科学,2012,33(9):173-176.
同被引文献
99
1
焦晶晶,张英.
植物类黄酮作为护肤因子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2004,21(z1):98-102.
被引量:46
2
王兵,王亚新,赵红燕,宗岩,徐俊杰.
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3):215-218.
被引量:125
3
韩亚楠,吴琼,高睿,马淼,赵红艳.
^(60)Co-γ辐照对Na_2SO_4胁迫下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3):421-426.
被引量:10
4
王建国,周忠,刘海峰,王建新.
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2004,34(4):249-251.
被引量:36
5
杜孝元,刘玮,史飞,张萍.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及其在祛斑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40-742.
被引量:32
6
颜军,郭晓强,邬晓勇,徐光域,苟小军.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35-38.
被引量:67
7
沈钧,何莉萍,张瑞斌.
甘草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6,11(8):940-942.
被引量:19
8
贾彩凤,李艾莲.
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7,38(4):633-636.
被引量:39
9
马淑燕,木合布力.阿布力孜,巴哈尔古丽.卡哈尔,何倩.
光果甘草异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的制备工艺[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7):692-694.
被引量:5
10
桑琛,李明学.
衰老自由基学说和运动对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80-8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杜茹芸,陆志芸,虞成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光甘草定的含量[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14(4):35-37.
被引量:7
2
高睿,马淼,赵红艳.
^(60)Co-γ辐射对光果甘草种子耐盐性影响的研究[J]
.农学学报,2016,6(7):77-82.
被引量:11
3
王雪梅,沈雪梅,吴文琴,张娜,王荣庆.
19种中草药美白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1):86-94.
被引量:30
4
韩莉君,黄丽丽,隋明慧.
含光果甘草提取物的美白乳液的制备[J]
.发酵科技通讯,2019,48(2):106-110.
被引量:5
5
陈林夕,杨晓玲.
光甘草定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23,50(10):69-70.
6
关金琦,苟德胜,刘超,韩东岳,王朝辉.
中医面部美容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55):34-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王雪梅,陈自强,吴恙,李奥丽,陈卓,陈桃杏.
多效抗衰老面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3):71-76.
被引量:3
2
胡新华,陈玩珊,袁劲松.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J]
.中国药房,2016,27(6):824-826.
被引量:5
3
赵东晓,董亚茹,杜建勋,顾寅钰,陈传杰,孙景诗.
^(60)Co-γ射线辐射对NaCl胁迫下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0):1602-1605.
被引量:6
4
孙剑锋,王淑玲,李华,刘绪文,周晓晓,扈金东,盛晓丹,谢恬.
“浙八味”传统中药以及相关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3-16.
被引量:10
5
张晓雪,赵瑞,丑纯凤,孙野,马赫,李波.
^(60)Co-γ辐射对谷稗种子耐NaCl的影响[J]
.高师理科学刊,2018,38(4):31-35.
6
李波,李祥莉.
^(60)Co-γ辐射诱变处理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抗旱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36(2):118-123.
被引量:16
7
董亚茹,赵东晓,陈传杰,孙景诗,杜建勋.
^(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下二月兰种子萌发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5):71-73.
被引量:1
8
刘攀,耿兴敏,李娜.
辐射对盐碱胁迫杜鹃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3):516-524.
被引量:8
9
李红,李波,杨曌.
60Co-γ辐射对三种盐碱胁迫下稗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8,26(6):1409-1415.
被引量:3
10
付远飞,刘惠婷,郭宏雅,王剑.
白芍经皮透过液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J]
.中成药,2019,41(3):682-685.
被引量:3
1
王白强.
皮肤黑素成因分析与美白祛斑功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2):14-18.
被引量:14
2
苏志刚,李炳奇,刘红.
曲酸稳定性及其祛斑效果的研究[J]
.日用化学工业,1999,29(2):56-57.
3
钱志荣.
白皙皮肤与美白祛斑化妆品[J]
.北京日化,1997(4):1-5.
4
曾昭仪.
氨法铁红晶种成因分析及氧化合成铁红的历程探讨[J]
.涂料工业,1990,20(6):43-49.
被引量:9
5
陆晔,朱佩云,项翠琴.
三种美白剂对皮肤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探讨[J]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4):168-170.
被引量:6
6
钱志荣.
美白祛斑化妆品[J]
.中国化妆品(专业版),1997(5):9-9.
7
李响,周杰.
某次面漆针孔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上海涂料,2011,49(8):44-46.
被引量:1
8
王白强,曾晓军.
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研究及皮肤美白化妆品的研制[J]
.福建轻纺,2002(7):1-6.
被引量:38
9
徐良,步平.
美白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1,31(2):42-45.
被引量:30
10
廖明祥,吴家刚,李玉亮.
双组分聚氨酯涂膜“痱子”成因分析[J]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4,25(2):22-24.
被引量:1
福建轻纺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