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家庭、不良文化和网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死亡是每个人本真、切己且无法避免的一个经历。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是他哲学与行为的伟大结合。
作者
鲍良彦
雷蕾
机构地区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家庭
不良文化
网络
未成年人犯罪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孙发国,孙祥华.
你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吗[J]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二),2003(7):75-75.
2
郝潇.
试论亚里士多德幸福观[J]
.大观周刊,2011(22):169-170.
3
尹俊哲.
苏格拉底之死对中西哲学差异的阐释[J]
.商,2016,0(4):110-110.
4
刘向伟,查理.
金鱼死亡之谜[J]
.新少年,2009(6):14-15.
5
数学魔法SHOW[J]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2016,0(32):20-21.
6
王琪.
读书的境界[J]
.党课,2012(20):64-65.
7
张涛.
浅析和谐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刑法保护[J]
.科教文汇,2010(10):207-208.
8
苏珀琪.
2011东京艺术博览会的艺术之花震后余烬中绽放[J]
.艺术与投资,2011(9):44-45.
9
数学词典[J]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初三),2003(12):21-21.
10
陈胜,李硕.
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J]
.理论研究,2010(3):34-35.
大观周刊
2011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