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9年第12期5-10,共6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31
-
1杨启先.尽快扭转通货紧缩局面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J].经济界,1999,0(5):21-26. 被引量:3
-
2李勇辉,温娇秀.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关系[J].管理世界,2005,21(5):14-18. 被引量:39
-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4新华社北京1999年3月11日电.
-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J].中经要报,1999,(28).
-
6汪同三.认识通货紧缩问题[EB/OL].国研网,2002-11-29.
-
7哈耶克.《无路可逃.失业必然跟着通货膨胀》[J].世界经济译丛,1981,(2):22-22.
-
8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面临新千年的话题:通货紧缩与反通货紧缩[J].改革,1999(4):58-62. 被引量:10
-
9胡鞍钢.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1999,15(3):10-23. 被引量:93
-
10余永定.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J].经济研究,1999,34(7):3-9. 被引量:69
二级引证文献7
-
1张树槐,洪兰.化工企业ERP软件选型策略[J].安徽科技,2005(3):48-49. 被引量:1
-
2夏少刚,申树斌.关于融资收缩现象成因的一个模型解释[J].经济数学,2005,22(2):168-171.
-
3曾国安.论通货紧缩的含义、衡量、类型与影响[J].经济评论,2001(1):101-109. 被引量:1
-
4李黎明.论通货紧缩的现状及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6):24-27.
-
5王林.我国经济“缩长”的不可持续性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8):25-26.
-
6王林.我国物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2):112-114.
-
7夏少刚,申树斌.关于融资收缩现象成因的一个模型解释[J].运筹与管理,2004,13(2):13-15. 被引量:4
-
1陈宗林.对证券融资的若干认识[J].福建财会,1999(11):22-23.
-
2转制企业银行债权难以落实成因及若干认识[J].金融研究,1995(8):39-41.
-
3解晓非.对当前金融监管工作的若干认识[J].西安金融,2003(2):4-6.
-
4顾卫平,王振.“入世”与金融深化的若干认识[J].新金融,2002(2):11-12.
-
5聂党奇.发展国债期货市场的若干认识[J].投资经济,1995(4):25-25.
-
6谢杭生.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J].金融研究,1996(2):1-3.
-
7程康宁,符进喜.关于金融监管与办理金融案件的若干认识[J].经济师,1999(5):61-61.
-
8梁华琪.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及相关政策的若干认识[J].福建金融,2004(7):37-39. 被引量:2
-
9关于振兴财政的若干认识[J].福建财会,1996(7):9-10.
-
10任全保,杨介亭,符进喜.对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若干认识[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7):1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