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研究对80 例心肌梗死患者和80 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及ACE基因插入( Ⅰ)/缺失(D)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组D 等位基因频率50.3 和DD 基因型频率0.3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 和0.10。MI组和正常人DD、DI、II基因型的血清ACE活性依次显著增高,因此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
刘峰涛
魏经新
黄岭
机构地区
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出处
《河南医药信息》
1999年第12期39-40,共2页
Henan Medical Information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心肌梗死
分类号
R542.220.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1
1
金冬雁 黎孟枫(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0-69.
共引文献
43
1
赵福广,陈军,陶文沂.
导入MDR1的脐血有核细胞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体外研究[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3):196-198.
2
刘丽,刘楚吾,曾健民.
RAPD分析中最适样本量和位点数的研究[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4):1-4.
被引量:12
3
于光,程罗根,陈之浩.
小菜蛾抗杀螟丹生理机制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5):51-53.
被引量:2
4
张小霞,梁振普,彭辉银,张忠信.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gra基因的分析[J]
.中国病毒学,2005,20(6):660-663.
被引量:3
5
赖荷,赵绮华,陈丽金,王锡忠,于陆,赖乃楑.
屋尘螨致敏组分的研究[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25(12):988-990.
被引量:2
6
刘晓,赵敏,高其康,张国范.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hannai Ino)胚胎RNA分离和cDNA文库构建[J]
.海洋与湖沼,2006,37(4):355-360.
被引量:5
7
黄慧,王昌明,阳耀忠,黄文新,陈建中.
槲皮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循环杂志,1999,14(1):55-57.
被引量:6
8
刘素侠,曹英林,张利宁,马春红,王万忠,孙汶生.
p16在肝细胞癌组织内变异的研究[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37(1):13-14.
被引量:2
9
董云洲,段胜军,赵连元,杨秀海,贾士荣.
用基因枪转化花粉获得转基因谷子和玉米[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2):9-13.
被引量:33
10
张津利,朱锡华.
人淋巴毒素cDNA在大肠杆菌表达的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5):207-20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0
1
赖玉琼,熊华峰,胡晖,崔金环,刘晓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9,5(1):1-4.
被引量:2
2
吕文臻,李怀军,刘世培,周家善,刘加全.
心肌梗塞病人及其子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析[J]
.齐鲁医学杂志,1998,13(4):243-244.
被引量:1
3
沈洪兵,俞顺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1997,9(4):267-269.
被引量:3
4
朱铁楠,潘家绮,沈珠军,赵永强,沈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血栓疾病[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12(5):674-679.
被引量:1
5
项坤三,王延庆,吴松华,贾伟平,翁青,沈卫平,梁寿彭,但青宏,浦鎏.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关系[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5,11(4):201-205.
被引量:25
6
卢卫新,戴瑞鸿,朱丽华,郭礼和,丁瑾,范维琥,金椿,何居仁.
心肌梗塞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6,13(1):15-17.
被引量:17
7
Donna K.Arnett,樊晓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抗高血压治疗血压反应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药物遗传学研究[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5,5(4):591-591.
被引量:18
8
孙烈,胡文志,杨季明,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8):697-700.
被引量:5
9
张玉玲,周淑娴,赵晓燕,雷娟.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ACE、PAI-1活性的相关性[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2):2336-2339.
被引量:3
10
陆林,于金德,况少青,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何汝敏,陈竺,龚兰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关系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30-33.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5
1
刘宏,张文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发病关系的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1):37-39.
被引量:9
2
姜昕,董少红,罗林杰,孙奕,廖玉华.
中国居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51-354.
被引量:2
3
朱艳霞,肖敏,王学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6):508-511.
被引量:4
4
卢杨,屈会起.
我国心肌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Meta-分析[J]
.临床荟萃,2002,17(4):192-194.
被引量:10
5
卢杨,屈会起.
中国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Meta分析[J]
.循证医学,2001,1(1):18-2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杨志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活性的相关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1):922-924.
2
马桂贤,王丽娟.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11):819-822.
被引量:35
3
和姬苓,王永福,杨国安,王小利,孙洪英,杨巧莲,侯兴旺,刘波,陈鹏,王宏坤.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1):12-14.
被引量:18
4
黄献平,袁肇凯,谭光波,毛以林,卢芳国,胡志希,田松,李杰,孙贵香.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J]
.中医杂志,2007,48(1):65-68.
被引量:18
5
潘闽,蒋文平,刘志华,杨向军,崔之础,张冬雷,朱健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235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5):510-513.
被引量:2
6
余智勇,李悦,张军,张觉人.
中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94-196.
7
蔡征宇,赵国定.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ACEI/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中医,2008,28(6):26-28.
被引量:6
8
赵国定,周培芳,蔡征宇,苏瑾,肖梅芳,宋海萍,田英敏.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7):8-10.
被引量:8
9
柳华,刘鸣,李光明,杜鑫,别俊,钟立明,邱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Meta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11):679-683.
被引量:2
10
云美玲,钟江华,郑茵,曾渝,张勇,金水晶,王镇,刘裕芬,孔月琼,刘先霞.
海南汉族和黎族冠心病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对比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21-1423.
被引量:2
1
骆杰伟,陈慧,吴小盈,林慧中,陈燕,李德育,沈晓丽,伍严安.
高血压血瘀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的多态性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188-190.
被引量:5
2
严文华,丁云芳,袁志昌,吕海涛,孙凌.
先天性心脏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关系探讨[J]
.江苏医药,2001,27(2):84-85.
被引量:1
3
陆林,于金德.
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基因[J]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22(1):8-11.
被引量:2
4
虢毅,邓昊,罗自强.
COPD基因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413-3416.
被引量:3
5
占伊扬,钱卫冲,王海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00,15(2):51-52.
6
黄晶,杨玉秀,李丽云.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易感性关系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1999,16(4):205-206.
7
廖岚,雷闽湘,陈慧玲,韩秀云,范春.
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酶活性的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8(1):36-39.
被引量:3
8
张艳玲,李英,顾连方,张进贵,赵渭滨.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关系[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4):210-212.
被引量:7
9
曹云霞,庄广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初步探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2):726-728.
被引量:4
10
李东豪,胡利,何文智,丘红红,闻毅颐,杨倩.
中国人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的关系[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06-1107.
被引量:3
河南医药信息
199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