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聊斋志异》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聊斋志异》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相对其他聊斋学研究来说数量较少,但却有着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就其自身发展轨迹而言,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无论是80年代马列文论为主导的比较研究、还是90年代影响研究开始纳入学者的视野,抑或是新千年日趋多元化的研究局面,都无不折射出独特的时代特色、鲜明的理论视角和与时俱进的美学关怀。
作者
朱振武
谢秀娟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1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Study on Pu Songling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跨文化
外国文学
比较视野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5
1
谢芝芹.
梦魇里的华美 惊魂后的沉思——蒲松龄志怪小说与爱伦·坡恐怖小说之比较[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68-72.
被引量:2
2
王琢.
20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31-37.
被引量:1
3
朱振武,高莉敏.
中国爱伦·坡研究卅载回眸[J]
.中国比较文学,2009(2):36-45.
被引量:6
4
王书玮.
论芥川与《聊斋志异》的关系[J]
.山花,2008(15):142-144.
被引量:2
5
李祝亚.
创作之源·女性·“如此父亲”——蒲松龄与莫泊桑比较二、三题[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28-132.
被引量:5
6
郭艳萍.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J]
.日本研究,2007(4):80-83.
被引量:4
7
郭艳萍,齐秀丽.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J]
.日本学论坛,2007(2):18-21.
被引量:2
8
薛亚玲.
高洁隐者与世俗才子的时空对话——《金鳌新话》和《聊斋志异》比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105-108.
被引量:1
9
韩玺吾.
《促织》与《变形记》:荒诞的背后[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36-40.
被引量:3
10
翁君怡.
异化道路上的不同命运——《促织》与《变形记》中异化的比较[J]
.东南传播,2006,0(4):49-5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乔莹洁.
借鉴与创新——评《罗生门》[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82-85.
被引量:2
2
刘荣强.
90年代国内海明威研究述评[J]
.国外文学,1999(3):29-34.
被引量:20
3
王齐建.
首要目标是独创——爱伦·坡故事风格管窥[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4):93-96.
被引量:1
4
李淑琴.
从《聊斋》中的人妖世界看蒲松龄的精神自慰[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7(2):60-62.
被引量:1
5
成良臣.
伊阿宋与李益——中西文学中“负心汉”形象比较一例[J]
.外国文学研究,1992,14(2):87-91.
被引量:2
6
刘敬圻.
《聊斋志异》宗教现象读解[J]
.文学评论,1997(5):54-65.
被引量:9
7
马瑞芳.
《聊斋志异》对冥界题材的开拓[J]
.文史哲,1990(6):84-91.
被引量:1
8
陈炳熙.
论《聊斋志异》的人情味[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19-25.
被引量:1
9
爱伦·坡,梁栋.
眼镜[J]
.译林,1996,0(4):173-185.
被引量:1
10
汪玢玲.
七十年来的蒲松龄研究[J]
.蒲松龄研究,1994(2):87-10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4
1
贾琳琳.
爱伦·坡笔下丑恶世界的美学阐释[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2):137-138.
被引量:3
2
张文宏.
芥川文学“野性美”根源初探[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41-44.
被引量:1
3
吴兴兰,李汉举.
二○○一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05(3):114-126.
被引量:2
4
韩田鹿.
论《霍女》在《聊斋志异》中的特殊意义[J]
.蒲松龄研究,2005(4):116-121.
被引量:1
5
葛丽英.
近十年《聊斋志异》文本研究述略[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3):17-19.
6
郭皓政.
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
.蒲松龄研究,2006(1):15-26.
7
杨晓莲.
西方文学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9):142-146.
被引量:16
8
赵玉柱.
“变形”背后的中西方审美心理差异——《促织》与《变形记》比较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17-19.
被引量:4
9
陈娓娓.
虚幻的寄托——论蒲松龄笔下的窦女与聂小倩[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37-38.
10
陈立柱,姚玉光.
人性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理想平衡——浅议《聊斋志异》爱情模式[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48-150.
同被引文献
27
1
姚志忠.
灵与肉:脱壳奔逃还是共历苦难——关于《促织》《变形记》的一些思考[J]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7(5):6-9.
被引量:2
2
鲍庆忠.
《促织》与《变形记》的比较研究[J]
.宿州师专学报,2003,18(1):52-53.
被引量:3
3
梁俊霞.
绝望中的生命——试论《变形记》和《促织》之异同[J]
.作家,2011(8):86-87.
被引量:1
4
牧惠.
蟋蟀、甲虫与牛鬼蛇神——《促织》、《变形记》、《我是谁?》中的荒诞意识[J]
.齐鲁学刊,1988(4):40-42.
被引量:1
5
方晓明.
人为什么会变成虫——《促织》和《变形记》比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4(5):40-45.
被引量:1
6
王雅娟.
以不同的话语形式演绎相同的文学情境——《促织》与《变形记》比较[J]
.作家,2008,0(8):60-60.
被引量:1
7
陈卫华.
《促织》和《变形记》比较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5(4):12-15.
被引量:2
8
曾艳兵.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2):138-146.
被引量:4
9
王枝忠.
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9-113.
被引量:6
10
陈德琥.
畸变中有异趣 荒诞里寓灼见——《变形记》《促织》“人变虫”艺术符码解读[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19-1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王立,赵伟龙.
《聊斋志异》研究“炒冷饭”现象的一些思考——新时期以来《促织》与《变形记》的比较研究[J]
.蒲松龄研究,2014(2):52-59.
被引量:5
2
杨芳靓.
日本对《聊斋志异》研究的定量分析[J]
.神州,2019,0(7):19-20.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浩.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研究的若干思考[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7(5):34-38.
被引量:1
2
王立.
古代文学研究的“大文学”理念及学术史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2018,0(3):152-159.
被引量:5
3
王秀钰.
《促织》学科教学知识研究[J]
.最小说,2021(5):115-117.
4
罗锡英.
比较文学视域下的《促织》和《变形记》[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8):65-71.
5
曹世瑞.
2011—2017:《聊斋志异》研究的四个热点与两个方向——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分析[J]
.河北学刊,2019,0(5):145-152.
被引量:1
1
刘富伟.
论胡适的聊斋学研究[J]
.蒲松龄研究,2009(3):124-128.
2
吴兴兰,李汉举.
二○○一年蒲松龄研究综述[J]
.蒲松龄研究,2005(3):114-126.
被引量:2
3
王枝忠.
八木章好先生的聊斋学研究评议[J]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1):46-52.
被引量:1
4
王枝忠.
评藤田祐贤教授的聊斋研究——“近五十年日本聊斋学研究”之四[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4):43-48.
5
刘富伟.
论胡适的聊斋学研究(续)[J]
.蒲松龄研究,2009(4):119-126.
6
孙明君.
45年来文学家曹操研究综述[J]
.古典文学知识,1995,0(3):121-128.
被引量:5
7
潘璐.
完美老公心里包着一团火[J]
.幸福家庭,2014(3):28-28.
8
古耜.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读辽宁散文近作暨第三届“辽河散文奖”获奖作品[J]
.海燕,2003,0(12):60-62.
9
B.M.班科夫斯卡娅,阎国栋,王培美,岳巍.
聊斋的朋友与冤家(续)[J]
.蒲松龄研究,2003(4):109-120.
被引量:1
10
李艾岭.
英语世界中的“聊斋学”研究述评[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3):83-92.
被引量:2
蒲松龄研究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