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
被引量:
2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史上的"中华民国"是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作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历史标志,还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都曾为"民国"的民主自由理想而奋斗牺牲的重要事实,"民国"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深究的。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其特殊的叙史意义可能更引人注目。
作者
李怡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4,共5页
基金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sk9t201105资助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华民国
历史进程
意义
文化机制
发掘
辨正
中国共产党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177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11
1
李怡.
谁的五四?——论“五四文化圈”[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64-74.
被引量:19
2
杨丹丹.
“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5):89-91.
被引量:5
3
汤溢泽.
以“民国文学史”替代“新文学”史考[J]
.湖南社会科学,2010(1):137-139.
被引量:4
4
汤溢泽,廖广莉.
论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的迫切性[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68-71.
被引量:5
5
李怡.
“五四”与现代文学“民国机制”的形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4):55-57.
被引量:29
6
秦弓.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5.
被引量:15
7
李怡.
“民国文学史”框架与“大后方文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19.
被引量:15
8
汤溢泽,郭彦妮.
论开展“民国文学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128-130.
被引量:3
9
赵步阳,曹千里,章澄,葛怀东,张维亚.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75-78.
被引量:10
10
张维亚,赵步阳,曹千里,章澄.
民国文学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民国文学为例[J]
.商业经济,2008(7S):109-11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罗志田.
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
.历史研究,1995(5):117-132.
被引量:35
2
钱理群.
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48-50.
被引量:96
3
洪子诚.
“当代文学”的概念[J]
.文学评论,1998(6):39-49.
被引量:81
4
李怡.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50-164.
被引量:36
5
周扬.
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本提纲为未定稿,仅供编者在鲁艺讲授之用)[J]
.文学评论,1986(1):20-32.
被引量:31
6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5
7
郑敏.
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
.文学评论,1993(3):5-20.
被引量:261
8
秦弓.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5.
被引量:15
9
张福贵.
革命史体系与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逻辑缺失[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5):94-98.
被引量:11
10
邱焕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判及其反思[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42-4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8
1
李娟.
语文学科德育的多维视角研究——以《卖油翁》一文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2021(7):104-111.
被引量:2
2
张武军,邱迁益.
言论空间机制的探求与重返“五四”的可能——从王玉春的《五四报刊通信栏与言论空间建设研究》谈起[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0(3):326-342.
3
李怡.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J]
.理论学刊,2013(5):113-117.
被引量:23
4
周维东.
遗忘的“辛亥”与缺失的“现代”——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
.当代文坛,2011(S1):11-13.
5
黄轶.
八九十年代以来现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和文学史重构与海外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27-36.
被引量:4
6
崔靖,付伟强,李强,姜振昌.
2006年中国鲁迅研究综述[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1):50-59.
7
李怡.
“民国文学史”框架与“大后方文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7-19.
被引量:15
8
周维东,钦佩.
遗忘的“辛亥”与缺失的“现代”——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
.红岩,2011(S3):48-52.
9
高倩,姜洪涛,刘娜.
南京红楼梦文学旅游的客源市场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01-203.
被引量:5
10
冷川.
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同被引文献
177
1
旷新年.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
.南方文坛,2003(1):3-6.
被引量:92
2
程光炜.
“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的若干问题[J]
.山花,2005(11):121-132.
被引量:21
3
骆玉明.
中国文学的路——谈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研究[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5):35-40.
被引量:6
4
任现品.
模式解构的极致与限度——论新历史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3):313-318.
被引量:1
5
李怡.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J]
.理论学刊,2013(5):113-117.
被引量:23
6
张武军,高阿蕊.
民国历史文化形态与文学民族话语考释——兼论民国文学和现代文学两个概念的相辅相成[J]
.理论学刊,2013(5):118-122.
被引量:2
7
钱理群.
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48-50.
被引量:96
8
钱理群,洪子诚,旷新年,吴晓东.
现代文学的观念与叙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谈[J]
.文学评论,1999(1):47-54.
被引量:29
9
韩克庆.
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J]
.社会科学研究,1999(4):98-102.
被引量:22
10
杨春时.
文学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J]
.学术月刊,1998,30(5):102-10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2
1
高英.
从概念出发解读民国文学的研究及面临的窘境[J]
.人文之友,2019,0(18):38-39.
2
秦弓.
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J]
.文艺争鸣,2012(1):58-67.
被引量:25
3
苟强诗.
“民国文学”的多副面孔[J]
.当代文坛,2012(3):119-122.
被引量:3
4
张桃洲.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
.文艺争鸣,2012(9):45-48.
被引量:12
5
罗执廷.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民国出版机制[J]
.文艺争鸣,2012(11):49-56.
被引量:7
6
李怡,李直飞.
是“本土化”问题还是“主体性”问题?——兼谈“民国机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6-160.
被引量:8
7
熊修雨.
论“民国文学”的概念属性及其意义[J]
.文艺争鸣,2013(3):35-41.
被引量:2
8
李旺.
10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之反思[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59-63.
被引量:1
9
张武军.
民国机制和郭沫若的创作及评介[J]
.文艺争鸣,2013(5):42-48.
被引量:1
10
赵学勇.
“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6):17-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高英.
从概念出发解读民国文学的研究及面临的窘境[J]
.人文之友,2019,0(18):38-39.
2
贺根民.
重写文学史视域下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J]
.河北学刊,2014,34(4):8-13.
3
张桃洲.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J]
.文艺争鸣,2012(9):45-48.
被引量:12
4
王永祥.
“民国视野”的问题与方法意识——“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艺争鸣,2013(1):57-60.
被引量:4
5
黄德海.
《带灯》的幻境[J]
.上海文化,2013(2):9-13.
被引量:1
6
王瑜,邱慧婷.
现代文学史观几种建构理念的评析[J]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45-48.
7
乔晓溪.
功利主义伦理观及其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适切性[J]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94-97.
8
张怡微.
却看小说的从前 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小说[J]
.上海文化,2013(3):23-32.
被引量:4
9
刘勇,张驰.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102-109.
被引量:6
10
赵学勇.
“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6):17-24.
被引量:2
1
贾鲁华,张莹.
荒诞叙“史”和“公道话”——《老生》摭谈[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1):113-116.
2
孙倩.
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和谐之美[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60-62.
被引量:2
3
张冠夫.
我与你:一种新的叙史语言的诞生──对《心灵史》、《纪实与虚构》、《家族》的一次集体解读[J]
.文艺争鸣,1998(3):51-56.
4
罗敏.
浅析《牡丹亭》之“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195-196.
5
董乃斌.
一部叙史与咏怀的文学史作[J]
.博览群书,2012(12):65-68.
6
江河.
亚洲第一拐[J]
.金秋,2008,0(3):50-50.
7
陈引驰.
历史的要求和内在的觉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产生及影响的根据[J]
.创作与评论,1992(3):4-8.
8
安尚育.
散文的现代化洗礼[J]
.写作(中),1995,0(8):22-23.
9
杨艾璐,杨宇.
时代·青春·寻找——影片《黄金时代》中的青春叙事研究[J]
.新世纪剧坛,2015(1):12-16.
被引量:1
10
反映萧红一生的电影《黄金时代》引起强烈反响[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0(12):2-2.
文艺争鸣
201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